建筑表皮形态建构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9页 |
图表目录 | 第9-12页 |
1 绪论 | 第12-20页 |
·论文背景 | 第12-13页 |
·选题背景 | 第12-13页 |
·现状问题 | 第13页 |
·论文选题 | 第13-14页 |
·研究目的 | 第14页 |
·研究对象及意义 | 第14-15页 |
·研究对象 | 第14页 |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9页 |
·学术理论的借鉴 | 第15-18页 |
·实例调研及推导分析 | 第18-19页 |
·研究框架 | 第19-20页 |
2 表皮、形态、建构的概念 | 第20-32页 |
·表皮的概念 | 第20-23页 |
·表皮的定义 | 第20-21页 |
·表皮的分类 | 第21页 |
·表皮的属性 | 第21-23页 |
·形态的概念 | 第23-28页 |
·形态的定义 | 第23页 |
·形态的组成 | 第23-24页 |
·形态的分类 | 第24-27页 |
·形态的认知 | 第27-28页 |
·建构的概念 | 第28-30页 |
·建构的定义 | 第28页 |
·建构的内容 | 第28-29页 |
·建构的作用 | 第29-30页 |
·建筑表皮形态与建构的关系 | 第30-31页 |
·表皮形态的组成 | 第30页 |
·表皮形态与建构 | 第30-31页 |
·小结 | 第31-32页 |
3 表皮形态的构成关系 | 第32-47页 |
·平面构成与立体构成 | 第32-35页 |
·平面构成 | 第32-34页 |
·立体构成 | 第34-35页 |
·形式美构成的法则 | 第35-42页 |
·黄金分割 | 第36页 |
·模数关系 | 第36-38页 |
·函数关系 | 第38-40页 |
·规线原理 | 第40-42页 |
·视觉对形态构成的影响 | 第42-46页 |
·透视关系 | 第42-44页 |
·视点关系 | 第44-45页 |
·图底关系 | 第45-46页 |
·小结 | 第46-47页 |
4 表皮形态的建构模式 | 第47-69页 |
·材料的形态建构 | 第47-53页 |
·材质的色彩 | 第48-52页 |
·材料的质感 | 第52-53页 |
·结构的形态建构 | 第53-60页 |
·结构选型 | 第55-58页 |
·力学特征 | 第58-60页 |
·构造的形态建构 | 第60-66页 |
·塑造与铸造 | 第60-63页 |
·拼装与砌筑 | 第63-64页 |
·细部与节点 | 第64-66页 |
·结构、材料和功能的综合建构 | 第66-68页 |
·小结 | 第68-69页 |
5 表皮形态到意态的建构表达 | 第69-104页 |
·表皮形式建构的影响因素 | 第69-79页 |
·自然因素下的表皮形式建构 | 第69-76页 |
·人文因素下的表皮形式建构 | 第76-79页 |
·表皮形态和意态的关联 | 第79-87页 |
·一般表皮的形态建构 | 第79-80页 |
·特殊表皮的形态建构 | 第80-86页 |
·表皮形态和意态的关联 | 第86-87页 |
·表皮形态到意态的建构表达 | 第87-102页 |
·从形态到意态的形式表现 | 第87-90页 |
·从形态到意态的信息传达 | 第90-95页 |
·从形态到意态的精神塑造 | 第95-102页 |
·小结 | 第102-104页 |
6 结语 | 第104-106页 |
致谢 | 第106-108页 |
参考文献 | 第108-110页 |
附录 | 第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