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排斥视角下农民工失范的叙事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问题的提出 | 第7-8页 |
2.文献综述 | 第8-21页 |
·有关失范的研究 | 第8-15页 |
·失范——社会变迁中的集体意识衰落 | 第8-10页 |
·失范——文化目标与制度手段间的鸿沟 | 第10-12页 |
·失范——社会依附感的缺失 | 第12-13页 |
·当前对我国农民工失范状况的相关研究 | 第13-14页 |
·小结 | 第14-15页 |
·社会排斥的相关研究 | 第15-19页 |
·社会排斥的界定 | 第15-16页 |
·社会排斥的类型 | 第16-17页 |
·当前对我国农民工社会排斥状况的相关研究 | 第17-19页 |
·当前研究的启示与不足 | 第19-20页 |
·研究意义 | 第20-21页 |
·理论意义 | 第20页 |
·现实意义 | 第20-21页 |
3.研究设计 | 第21-24页 |
·研究目的 | 第21页 |
·研究思路 | 第21-22页 |
·研究方法 | 第22-24页 |
4.农民工的生存叙事 | 第24-37页 |
·外出打工 | 第25-26页 |
·经历收容遣送 | 第26-29页 |
·逃离成都 | 第29-30页 |
·重庆故事 | 第30-32页 |
·转变 | 第32-33页 |
·作为一个志愿者 | 第33-35页 |
·朋友二娃 | 第35-37页 |
5.叙事分析:以整体-内容模式 | 第37-47页 |
·整体印象:农民工的城市转变史 | 第37-38页 |
·主题与焦点 | 第38-45页 |
·需求叙事 | 第39-41页 |
·制度排斥叙事 | 第41-42页 |
·失范叙事 | 第42-44页 |
·群体关系叙事 | 第44-45页 |
·主题间的逻辑联系与关系构建 | 第45-47页 |
6.讨论——一项社会学想象力的实践 | 第47-55页 |
·总体性社会的理想及其敌人 | 第47-48页 |
·失范的推力:制度排斥的效应 | 第48-52页 |
·制度建立中的社会排斥导致失范 | 第48-50页 |
·制度运行中的社会排斥导致失范 | 第50-52页 |
·失范的阻力:群体关系的效应 | 第52-53页 |
·结语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后记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