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8页 |
1绪论 | 第8-23页 |
1.1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10页 |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9页 |
1.2.1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处置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2.2地聚合物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2.3地聚合物固化生活垃圾焚烧飞灰/重金属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1.3地聚合物反应机理 | 第19页 |
1.4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分析 | 第19-20页 |
1.5研究目标、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20-23页 |
1.5.1研究目标 | 第20页 |
1.5.2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1.5.3技术路线 | 第21-23页 |
2原材料和实验方法 | 第23-31页 |
2.1实验原材料 | 第23-29页 |
2.1.1粉煤灰 | 第23-27页 |
2.1.2水玻璃 | 第27-29页 |
2.1.3其他原料及化学试剂 | 第29页 |
2.2分析测试方法 | 第29-30页 |
2.2.1粉煤灰性能指标测试 | 第29页 |
2.2.2力学性能测试 | 第29页 |
2.2.3重金属离子浸出浓度测试 | 第29-30页 |
2.2.4微观性能测试 | 第30页 |
2.3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30-31页 |
3粉煤灰基地聚合物的制备 | 第31-58页 |
3.1前言 | 第31页 |
3.2正交实验设计 | 第31-33页 |
3.2.1影响因素分析 | 第31-32页 |
3.2.2水平因素的选取以及正交实验表的设计 | 第32-33页 |
3.3地聚合物的制备实验 | 第33-38页 |
3.3.1碱激发剂的配制 | 第34-35页 |
3.3.2粉煤灰基地聚合物试块的制备 | 第35-38页 |
3.4实验结果以及数据分析处理 | 第38-43页 |
3.5粉煤灰基地聚合物配比普遍适用性的实验优化 | 第43-50页 |
3.5.1新的水平因素选取和正交实验表设计 | 第43-44页 |
3.5.2粉煤灰基地聚合物试块的制备 | 第44-45页 |
3.5.3实验结果以及数据分析处理 | 第45-50页 |
3.5.4最优方案的确定 | 第50页 |
3.6粉煤灰基地聚合物的最佳制备条件 | 第50-56页 |
3.6.1影响因素分析 | 第50-51页 |
3.6.2碱激发剂陈化时间对强度的影响 | 第51-52页 |
3.6.3搅拌时间对强度的影响 | 第52-53页 |
3.6.4养护温度对强度的影响 | 第53-55页 |
3.6.5高温养护时间对强度的影响 | 第55-56页 |
3.7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4粉煤灰基地聚合物固化Pb2+的研究 | 第58-78页 |
4.1前言 | 第58页 |
4.2粉煤灰基地聚合物固化体的基本要求以及评价指标 | 第58-59页 |
4.3粉煤灰基地聚合物固化Pb2+的研究 | 第59-62页 |
4.3.1实验方案 | 第59页 |
4.3.2粉煤灰基地聚合物Pb2+最佳固化浓度的确定 | 第59-62页 |
4.4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62-68页 |
4.4.1粉煤灰基地聚合物固化体的抗压强度 | 第62-64页 |
4.4.2粉煤灰基地聚合物固化体的重金属毒性浸出浓度 | 第64-66页 |
4.4.3粉煤灰基地聚合物固化体的抗冲击性 | 第66-67页 |
4.4.4粉煤灰基地聚合物固化体的抗浸泡性 | 第67-68页 |
4.5粉煤灰基地聚合物固化体与水泥固化体的性能对比 | 第68-70页 |
4.6外界因素对粉煤灰基地聚合物固化效果的影响 | 第70-76页 |
4.6.1影响因素分析 | 第70页 |
4.6.2固化效果影响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70-76页 |
4.7本章小结 | 第76-78页 |
5粉煤灰基地聚合物固化Pb2+机理的研究 | 第78-86页 |
5.1前言 | 第78页 |
5.2实验方法 | 第78页 |
5.3粉煤灰基地聚合物固化体的微观分析 | 第78-84页 |
5.3.1X射线衍射图谱(XRD)分析 | 第78-80页 |
5.3.2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 | 第80-83页 |
5.3.3红外光谱(FTIR)分析 | 第83-84页 |
5.4本章小结 | 第84-86页 |
6结论与展望 | 第86-88页 |
6.1结论 | 第86-87页 |
6.2展望 | 第87-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9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项目情况 | 第93-94页 |
致谢 | 第94-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