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5页 |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生物脱氮除磷原理及技术研究现状 | 第12-19页 |
·生物脱氮除磷的原理 | 第12-14页 |
·生物脱氮除磷工艺 | 第14-19页 |
·低温生物处理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低温对微生物的影响 | 第19页 |
·低温对脱氮除磷的影响 | 第19-20页 |
·国内外低温脱氮除磷技术应用 | 第20-21页 |
·复合A~2/O 工艺的原理及研究现状 | 第21-24页 |
·复合A~2/O 工艺的原理 | 第21-22页 |
·复合式A~2/O 工艺的特点 | 第22-23页 |
·复合A~2/O 工艺研究现状 | 第23-24页 |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4-25页 |
·课题来源 | 第24页 |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4-25页 |
第2章 试验材料与试验方法 | 第25-32页 |
·试验装置及主要仪器设备 | 第25-28页 |
·试验装置 | 第25-27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7-28页 |
·试验水质及填料性质 | 第28-29页 |
·试验水质及污泥来源 | 第28页 |
·填料的选择 | 第28-29页 |
·试验测试指标及分析方法 | 第29-32页 |
·水质指标检测及方法 | 第29-30页 |
·微生物相分析方法 | 第30页 |
·活性污泥分析方法 | 第30-32页 |
第3章 A~2/O 系统启动及性能分析 | 第32-42页 |
·反应器的启动 | 第32页 |
·常温反应器启动 | 第32页 |
·低温反应器快速启动 | 第32页 |
·常温与低温系统启动的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32-38页 |
·COD 去除特性 | 第33-35页 |
·氨氮的去除特性 | 第35-36页 |
·TP 的去除特性 | 第36-38页 |
·缺氧区污泥回流对A~2/O 系统的影响 | 第38-41页 |
·系统COD 去除效果分析 | 第38-39页 |
·系统氨氮和TP 去除效果分析 | 第39-40页 |
·微曝气对系统污泥的影响 | 第40-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4章 常、低温条件下A~2/O 系统的影响因素研究 | 第42-53页 |
·污泥回流比对系统脱氮除磷影响分析 | 第42-43页 |
·污泥回流比对系统COD 和氨氮的影响 | 第42-43页 |
·污泥回流比对系统除磷的影响 | 第43页 |
·混化液回流比对系统脱氮除磷影响分析 | 第43-46页 |
·混合液回流比对脱氮的影响 | 第44-45页 |
·混合液回流比对除磷的影响 | 第45-46页 |
·其它因素对系统脱氮除磷的影响 | 第46-50页 |
·MLSS 对系统的影响 | 第46-47页 |
·DO 的控制及对系统的影响 | 第47-49页 |
·污泥龄对系统的影响 | 第49-50页 |
·聚磷菌细胞物质的染色观察 | 第50-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5章 低温复合式A~2/O 工艺特性研究 | 第53-73页 |
·复合工艺对系统基质去除效果的改善 | 第53-56页 |
·COD 的去除特性 | 第53-54页 |
·氨氮和 TN 的去除特性 | 第54-55页 |
·TP 的去除特性 | 第55-56页 |
·低温系统最佳运行条件的确定及机理分析 | 第56-61页 |
·填料投加量的确定 | 第56-58页 |
·低温复合工艺除磷最低回流比确定 | 第58-59页 |
·低温复合工艺脱氮除磷最佳回流比确定 | 第59-61页 |
·系统中微生物群落结构与演替规律 | 第61-67页 |
·系统中微生物时空分布特点 | 第62-66页 |
·扫描电镜解析微生物群落结构 | 第66-67页 |
·低温系统污泥性能研究及污泥膨胀现象 | 第67-71页 |
·低温对污泥吸附及沉降性能的影响 | 第68-69页 |
·低温对污泥耗氧速率的影响 | 第69-70页 |
·污泥膨胀的现象 | 第70-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结论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