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英文摘要 | 第10-12页 |
1 前言 | 第12-23页 |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2-13页 |
·文献综述 | 第13-21页 |
·芸薹属抽薹开花调控研究 | 第13-15页 |
·FLC、FRI 及VIN3 基因研究 | 第15-17页 |
·白菜类作物中FLC、FRI 及VIN3 同源基因的研究 | 第17-18页 |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白菜遗传图谱研究 | 第19-20页 |
·芸薹属抽薹开花分子标记与QTL 定位研究 | 第20-21页 |
·本研究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3-36页 |
·试验材料 | 第23-24页 |
·植物材料 | 第23页 |
·主要分子生物学及生化试剂 | 第23页 |
·主要试验仪器 | 第23-24页 |
·菌种及质粒 | 第24页 |
·主要软件 | 第24页 |
·试验方法 | 第24-36页 |
·试验设置与抽薹开花时间调查 | 第24-25页 |
·BrFLC2 序列的克隆与分析 | 第25-28页 |
·FRI 部分序列的克隆与分析 | 第28-29页 |
·VIN3 部分序列的克隆与分析 | 第29-30页 |
·大白菜抽薹开花时间QTL 定位 | 第30-36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6-67页 |
·BrFLC2 的序列变异与抽薹开花时间的关联分析 | 第36-39页 |
·大白菜基因组DNA 的提取 | 第36页 |
·20 个自交系中BrFLC2 基因序列的扩增 | 第36页 |
·BrFLC2 基因序列的回收、转化、筛选与鉴定 | 第36-38页 |
·BrFLC2 基因序列分析 | 第38-39页 |
·FRI 部分序列分析与特异性标记开发 | 第39-49页 |
·双亲中BrFRI 基因序列的扩增 | 第39页 |
·BrFRI 基因序列的回收、转化、筛选与鉴定 | 第39-40页 |
·双亲BrFRI 基因序列分析 | 第40-42页 |
·BrFRI 的CAPS 和AS-PCR 标记开发 | 第42-43页 |
·大白菜、甘蓝和拟南芥中FRI 同源性研究 | 第43-49页 |
·VIN3 部分序列分析 | 第49-58页 |
·双亲中BrVIN3 基因序列的扩增 | 第49页 |
·BrVIN3 基因序列的回收、转化、筛选与鉴定 | 第49-50页 |
·双亲BrVIN3 基因序列分析 | 第50-52页 |
·大白菜、甘蓝和拟南芥中VIN3 同源性研究 | 第52-58页 |
·抽薹开花时间QTL 定位 | 第58-67页 |
·抽薹开花时间调查 | 第58-59页 |
·分子标记分析和QTL 定位 | 第59-67页 |
4 讨论 | 第67-76页 |
·BrFLC2 基因序列的扩增与分析 | 第67-68页 |
·双亲中BrFRI 部分序列的研究 | 第68-69页 |
·双亲中BrFRI 部分序列的扩增与分析 | 第68-69页 |
·CAPS、AS-PCR 标记的开发 | 第69页 |
·双亲中BrVIN3 部分序列的扩增与分析 | 第69-70页 |
·大白菜、甘蓝和拟南芥中FRI、VIN3 同源序列片段分析 | 第70-71页 |
·大白菜分子标记作图与SSR 和SRAP 标记 | 第71-74页 |
·EST-SSR 标记作图效率评价 | 第71-72页 |
·SRAP 标记作图效率评价 | 第72页 |
·QTL 作图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第72-74页 |
·锚定SSR 标记整合图谱的可行性 | 第74页 |
·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74-75页 |
·今后的研究方向与展望 | 第75-76页 |
5 结论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3页 |
附录 | 第83-86页 |
附录A | 第83-84页 |
附录B | 第84-86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