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青少年问题论文

转型期农村青少年对教育的认知问题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1 绪论第9-14页
   ·研究问题的提出第9-10页
   ·研究意义第10-11页
     ·理论意义第10页
     ·实践意义第10-11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第11-13页
   ·研究的创新之处第13-14页
2 研究设计第14-21页
   ·核心概念的界定第14-15页
     ·农村青少年第14页
     ·教育、认知、教育认知第14-15页
     ·转型期第15页
   ·调查地概况及样本特征第15-17页
     ·调查地概况第15-16页
     ·样本特征第16-17页
   ·研究的理论支持第17-19页
     ·社会流动理论第17-18页
     ·个体社会化第18页
     ·布迪厄的惯习理论第18-19页
   ·研究资料收集方法第19-21页
     ·文献法第19页
     ·个案访谈第19-20页
     ·问卷设计与调查第20页
     ·参与性观察法第20-21页
3 农村青少年教育认知的现状第21-30页
   ·对教育内容的认知第21-23页
   ·对教育正功能的认知第23-25页
   ·受教育的动机第25-27页
   ·受教育的意愿第27-28页
   ·农村青少年对教育的认知现状结论第28-30页
4 农村青少年教育认知的影响因素探析第30-45页
   ·个体自身因素第30-35页
     ·个体人际关系和生活目标第30-33页
     ·个体的社会流动经历第33-35页
   ·家庭环境因素第35-39页
     ·父母的受教育程度第36-37页
     ·父母对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第37-38页
     ·家庭成员间关系的融洽程度第38-39页
   ·学校因素第39-42页
     ·农村教师素质普遍偏低第39-40页
     ·教育目的单一第40-41页
     ·教育资源贫乏第41-42页
   ·社会因素第42-45页
5 对构建农村青少年科学、合理的教育认知的一些思考第45-49页
   ·个人与家庭角度第45-46页
     ·针对农村青少年引入青少年社工第45页
     ·对家长进行教育方法培训第45-46页
   ·学校角度:促进教育制度的变革第46-47页
     ·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资第46页
     ·提高农村基础教育教师的素质第46页
     ·变重应试教育为重素质教育第46页
     ·大学教育的改革第46-47页
     ·对职业类学校的改革和完善第47页
   ·社会宏观角度:构建利于培养农村青少年合理教育认知的大环境第47-49页
     ·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第47-48页
     ·加快主流文化建设第48页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第48-49页
6 结语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2页
附录第52-55页
个人简历第55-56页
致谢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郑州市部分高校大学生家长婚姻质量调查
下一篇:经济转型背景下的进城务工人员社会服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