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药学论文--药剂学论文--制剂学论文

巨噬细胞膜包被纳米药物的制备及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研究

中文摘要第3-6页
英文摘要第6-14页
主要缩写词第14-16页
1 绪论第16-42页
    1.1 动脉粥样硬化简介第16-18页
    1.2 动脉粥样硬化纳米给药的靶向方式第18-27页
        1.2.1 被动靶向第18-23页
        1.2.2 主动靶向第23-27页
    1.3 利用纳米药物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方式第27-31页
        1.3.1 管理血脂水平第27-29页
        1.3.2 动脉粥样硬化抗炎治疗第29-31页
    1.4 细胞膜包被纳米粒子技术第31-36页
        1.4.1 细胞膜包被纳米粒子的制备第32-33页
        1.4.2 包被纳米粒子的细胞膜种类第33-36页
    1.5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思路第36-38页
        1.5.1 问题的提出第36-37页
        1.5.2 研究思路第37-38页
    1.6 研究内容及研究意义第38-40页
        1.6.1 主要研究内容第38-39页
        1.6.2 研究的意义第39-40页
    1.7 本研究的创新性之处第40-42页
2 巨噬细胞膜包被纳米药物构建及表征第42-60页
    2.1 引言第42页
    2.2 实验材料与设备第42-44页
    2.3 实验方法第44-48页
        2.3.1 RAPNPs的制备第44页
        2.3.2 巨噬细胞膜的提取第44-45页
        2.3.3 仿生纳米药物(MM/RAPNPs)的制备第45页
        2.3.4 RAPNPs、DiDNPs及 MMRAPNPs的粒径、电位及形貌表征第45页
        2.3.5 RAPNPs载药量和包封率测量第45-46页
        2.3.6 RAPNPs及 MM/RAPNPs的体外药物释放表征第46页
        2.3.7 共定位实验表征第46页
        2.3.8 MM/RAPNPs蛋白组成表征第46-47页
        2.3.9 MM/RAPNPs表面糖蛋白含量测定第47页
        2.3.10 蛋白免疫印迹表征MM/RAPNPs特征性蛋白第47-48页
        2.3.11 统计分析第48页
    2.4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48-58页
        2.4.1 RAPNPs粒径、电位表征第48-49页
        2.4.2 DiDNPs粒径、电位表征第49-50页
        2.4.3 RAPNPs载药量及包封率第50-52页
        2.4.4 MM/RAPNPs粒径、电位及形貌表征第52-54页
        2.4.5共定位实验第54-55页
        2.4.6 MM/RANPs蛋白组成表征第55-56页
        2.4.7 MM/RANPs表面巨噬细胞膜取向表征第56页
        2.4.8 MM/RAPNPs特征性蛋白表征第56-57页
        2.4.9 MM/RAPNPs体外药物释放行为研究第57-58页
    2.5 本章小结第58-60页
3 巨噬细胞膜包被纳米药物的体外评价第60-76页
    3.1 引言第60页
    3.2 实验材料与设备第60-62页
    3.3 实验方法第62-65页
        3.3.1溶血实验第62页
        3.3.2 血浆中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的检测第62-63页
        3.3.3 血清中蛋白吸附第63页
        3.3.4 细胞培养第63页
        3.3.5 体外巨噬细胞吞噬第63页
        3.3.6 体外炎症内皮细胞吞噬第63-64页
        3.3.7体外抑制巨噬细胞及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实验第64页
        3.3.8 统计分析第64-65页
    3.4 结果与讨论第65-74页
        3.4.1 溶血实验第65-66页
        3.4.2 血浆中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检测第66-67页
        3.4.3 血清中蛋白吸附第67-68页
        3.4.4 体外巨噬细胞吞噬第68-70页
        3.4.5 体外炎症内皮细胞吞噬第70-72页
        3.4.6 体外抑制巨噬细胞及平滑肌细胞的增殖第72-74页
    3.5 本章小结第74-76页
4 巨噬细胞膜包被纳米药物体内抗动脉粥样硬化及安全性评价第76-106页
    4.1 引言第76页
    4.2 实验材料及设备第76-78页
    4.3 实验方法第78-84页
        4.3.1 体内长效循环检测第78页
        4.3.2 ApoE~(-/-)小鼠AS造模第78页
        4.3.3 体内靶向AS研究第78-79页
        4.3.4 仿生纳米药物对ApoE~(-/-)小鼠AS的治疗第79页
        4.3.5 仿生纳米药物治疗后组织样本的采集第79页
        4.3.6 小鼠主动脉的油红O染色第79-80页
        4.3.7 小鼠主动脉弓根部冰冻切片制备第80页
        4.3.8 小鼠主动脉弓根部冰冻切片油红O染色第80-81页
        4.3.9 小鼠主动脉弓根部冰切片的MASSON及甲苯胺蓝染色第81页
        4.3.10 小鼠主动脉弓根部切片的免疫组化染色第81-82页
        4.3.11 小鼠主要脏器石蜡切片制备及HE染色第82-83页
        4.3.12 血液指标检测第83页
        4.3.13 统计分析第83-84页
    4.4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84-103页
        4.4.1 巨噬细胞膜包被纳米粒子的体内长效循环第84-85页
        4.4.2 巨噬细胞膜包被纳米粒子对AS部位的靶向性及体内聚集第85-87页
        4.4.3 仿生纳米药物对ApoE~(-/-)小鼠斑块治疗效果第87-92页
        4.4.4 仿生纳米药物对ApoE~(-/-)小鼠治疗后斑块稳定性影响第92-94页
        4.4.5 仿生纳米药物治疗对Apo E~(-/-)小鼠斑块内巨噬细胞及平滑肌细胞的影响第94-98页
        4.4.6 仿生纳米药物对ApoE~(-/-)小鼠治疗后的安全性评价第98-103页
    4.5 本章小结第103-106页
5 结论与展望第106-110页
    5.1 主要结论第106-107页
    5.2 后续研究工作的展望第107-110页
参考文献第110-132页
附录第132-136页
    A.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132-133页
    B.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第133-134页
    C.学术论文数据集第134-136页
致谢第136-137页

论文共13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从幻想到冥思--解构主义视角下的叶芝思想转变
下一篇:论《京华烟云》中的“死亡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