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8页 |
摘要 | 第8-9页 |
1 文献综述 | 第9-13页 |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简述 | 第9-11页 |
·近红外的定义 | 第9页 |
·近红外光谱的原理和特性 | 第9页 |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优势 | 第9-10页 |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局限 | 第10-11页 |
·近红外的发展历史 | 第11页 |
·展望 | 第11-12页 |
·烟草化学成分检测范围的扩展 | 第12页 |
·在线检测 | 第12页 |
·烟草感官质量评价 | 第12页 |
·烟叶外观质量评价 | 第12页 |
·小结 | 第12-13页 |
2 引言 | 第13-15页 |
·研究背景 | 第13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3页 |
·论文的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3 材料与方法 | 第15-17页 |
·试验仪器 | 第15页 |
·试验方法 | 第15-16页 |
·测试原理 | 第15页 |
·近红外光谱分析法的技术流程 | 第15页 |
·测试方法 | 第15-16页 |
·测试项目 | 第16-17页 |
·初烤烟叶中主要化学成分 | 第16页 |
·田间生长烟叶中主要化学成分 | 第16页 |
·烤烟生产用油枯主要营养成分 | 第16-17页 |
·漂浮育苗基质组分 | 第17页 |
·试验目的 | 第17页 |
·初烤烟叶中主要化学成分的测定 | 第17页 |
·田间生长烟叶中主要化学成分的测定 | 第17页 |
·烤烟生产用油枯主要营养成分的测定 | 第17页 |
·漂浮育苗基质的定性检测 | 第17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17-37页 |
·近红外光谱法定量快速检测初烤烟叶中的主要化学成分 | 第17-22页 |
·标准样品光谱的采集和光谱预外理分析 | 第17-18页 |
·建立数学模型 | 第18-20页 |
·模型验证及预测 | 第20-22页 |
·小结 | 第22页 |
·近红外光谱法定量快速检测田间生长烟叶中主要化学成分 | 第22-28页 |
·标准样品光谱的采集和光谱预处理分析 | 第22-23页 |
·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23-25页 |
·模型验证及预测 | 第25-28页 |
·小结 | 第28页 |
·近红外光谱法定量快速检测烤烟生产用油枯主要营养成分 | 第28-32页 |
·标准样品光谱的采集和光谱预处理分析 | 第28页 |
·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28-30页 |
·模型的验证与预测 | 第30-32页 |
·小结 | 第32页 |
·近红外光谱法定性检测漂浮育苗基质 | 第32-37页 |
·试验方法 | 第32页 |
·标准样品光谱的采集分析 | 第32-33页 |
·建立草炭和蔗渣的定性分析模型及模型检测效果 | 第33-37页 |
·建立定性分析模型 | 第33-35页 |
·模型预测结果 | 第35-37页 |
·小结 | 第37页 |
5 结论与讨论 | 第37-41页 |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可用性分析 | 第37页 |
·样品的代表性研究 | 第37页 |
·与常规化学分析法的差异比较 | 第37页 |
·小结 | 第37页 |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定量分析的扩展应用 | 第37-40页 |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对烟草的适用性 | 第38页 |
·烟草常规化学成分分析 | 第38-40页 |
·小结 | 第40页 |
·近红外光谱分析法定性分析的扩展应用 | 第40-41页 |
·烟叶分类分级研究 | 第40页 |
·原料及产品的质量控制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英文摘要 | 第44-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