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43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3页 |
·电化学电容器 | 第13-23页 |
·电化学电容器 | 第13-15页 |
·电化学电容器电极材料 | 第15-23页 |
·研究目的 | 第23-28页 |
·电化学电容器存在问题与发展方向 | 第23-26页 |
·论文选题与研究内容 | 第26-28页 |
参考文献 | 第28-43页 |
第二章 实验方法与原理 | 第43-51页 |
·二氧化锰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43-44页 |
·共沉淀法 | 第43页 |
·超声波法 | 第43-44页 |
·低热固相法 | 第44页 |
·热解法 | 第44页 |
·电极的制备和电容器的组装 | 第44-45页 |
·电极的制备 | 第44-45页 |
·电容器组装 | 第45页 |
·材料表征及测试 | 第45-50页 |
·循环伏安测试(CV) | 第46-47页 |
·恒流充放电测试方法及其原理 | 第47-48页 |
·粉末X射线衍射(XRD) | 第48页 |
·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 | 第48-49页 |
·热重-差热分析(TG-DTA) | 第49页 |
·BET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测试 | 第49-50页 |
·X-射线光电子能谱 | 第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1页 |
第三章 大比表面积纳米结构二氧化锰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的研究 | 第51-74页 |
·大比表面积二氧化锰的合成 | 第51-52页 |
·实验试剂 | 第51页 |
·以P123为表面活性剂共沉淀法、超声波法制备二氧化锰 | 第51-52页 |
·以SDS为表面活性剂共沉淀法、超声波法制备二氧化锰 | 第52页 |
·电极制备 | 第52页 |
·合成样品的结构表征 | 第52-61页 |
·X射线衍射测试 | 第52-55页 |
·红外测试 | 第55页 |
·电镜测试 | 第55-61页 |
·纳米结构二氧化锰电化学性能的研究 | 第61-71页 |
·低扫描速度下循环伏安的研究 | 第61-63页 |
·倍率特性的研究 | 第63-68页 |
·循环性能的研究 | 第68-70页 |
·纳米结构二氧化锰物理特性与电化学性能的之间的关系 | 第70-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4页 |
第四章 介孔二氧化锰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的研究 | 第74-88页 |
·前驱体草酸锰的合成与表征 | 第75-77页 |
·试验试剂 | 第75页 |
·样品制备 | 第75页 |
·结构表征及形貌分析 | 第75-77页 |
·介孔二氧化锰的合成以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77-86页 |
·介孔二氧化锰的制备 | 第77页 |
·电极制备 | 第77-78页 |
·介孔二氧化锰的物理特性 | 第78-83页 |
·介孔二氧化锰的电化学性能 | 第83-86页 |
·本章小结 | 第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88页 |
第五章 MWCNTs/二氧化锰复合材料的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能的研究 | 第88-103页 |
·材料的合成及表征 | 第88-92页 |
·材料的合成 | 第88-89页 |
·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结构、形貌分析 | 第89-92页 |
·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 第92-96页 |
·外加碳源对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96-100页 |
·本章小结 | 第100-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03页 |
第六章 二氧化锰的低热固相法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能的研究 | 第103-120页 |
·低热固相反应制备二氧化锰 | 第104-105页 |
·试验试剂 | 第104页 |
·样品制备 | 第104页 |
·电极制备 | 第104-105页 |
·材料的物性表征 | 第105-113页 |
·后续热处理温度对二氧化锰中锰结构、形貌及价态的影响 | 第105-109页 |
·不同温度低热固相反应对二氧化锰中锰结构、形貌及价态的影响 | 第109-113页 |
·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 第113-118页 |
·后续热处理温度对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113-116页 |
·不同温度低热固相反应对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116-118页 |
·本章小结 | 第118-119页 |
参考文献 | 第119-120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20-123页 |
·主要结论 | 第120-121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121-122页 |
·展望 | 第122-123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及投稿的论文 | 第123-125页 |
致谢 | 第125-12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