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方针政策及其阐述论文

我国农村地区公共品的需求表达机制研究

中文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7页
1. 前言第17-37页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7-18页
   ·论文相关文献综述第18-32页
     ·农村公共品需求表达的国外文献综述第18-22页
     ·农村公共品需求表达的国内文献综述第22-31页
     ·农村公共品需求表达的国内外文献简评第31-32页
   ·论文使用的理论工具与研究方法第32-33页
     ·文献研究的方法第32页
     ·理论分析的方法第32-33页
     ·实地调研的方法第33页
     ·实证分析的方法第33页
   ·论文的基本结构与逻辑体系第33-35页
   ·论文的主要创新与局限第35-37页
2. 农村公共品需求表达的一般理论分析第37-50页
   ·农村公共品的基本界定第37-43页
     ·农村公共品的概念界定第37-39页
     ·农村公共品的主要类型第39-43页
   ·农村公共品的需求表达引入第43-46页
     ·农村公共品供给主体的多元化第43-44页
     ·多元供给主体下的农村公共品需求表达第44-46页
   ·农村公共品需求表达的理论基础第46-50页
     ·契约精神与宪政思想第46-47页
     ·价值观念与需求表达第47-48页
     ·公共财政与需求表达第48-49页
     ·经济效率与需求表达第49-50页
3. 农村公共品需求表达机制的运行机理第50-62页
   ·农村公共品需求表达机制的基本原则第50-53页
     ·公平原则第50-51页
     ·效率原则第51-53页
   ·农村公共品需求表达机制的要素与架构第53-59页
   ·农村公共品需求表达机制的作用流程第59-62页
4. 农村公共品需求表达的现状评析第62-81页
   ·农村公共品需求表达研究的数据来源第62-63页
   ·现行农村公共品需求表达的效果评价第63-68页
     ·调查问卷的信度分析第63-64页
     ·调查问卷的效度分析第64-65页
     ·需求表达的现实评价第65-68页
   ·农村公共品需求表达的影响因素分析第68-75页
     ·影响农村公共品需求表达的三个因素第68-72页
     ·农村公共品需求表达的排序选择模型第72-75页
     ·排序选择模型的回归结果解析第75页
   ·现行农村公共品需求表达存在的不足第75-81页
     ·纳税人的需求表达积极性不高第76-78页
     ·欠缺农村公共品需求表达的有效路径第78-79页
     ·政府对农村公共品的需求表达不够重视第79-81页
5. 农村公共品的需求偏好表达第81-96页
   ·农村公共品的需求偏好表达概述第81-82页
   ·农村公共品需求偏好的直接表达第82-90页
     ·"农村公共品研究课题组"涉及的直接表达第82-84页
     ·"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涉及的直接表达第84-90页
   ·农村公共品需求偏好的间接表达第90-94页
     ·间接表达的资料来源第90-91页
     ·扩展的线性支出系统模型运用第91-93页
     ·间接表达结果的解读第93-94页
   ·直接表达与间接表达的比较分析第94-96页
6. 农村公共品的需求表达路径第96-108页
   ·农村公共品需求表达的路径类型第96-97页
   ·完善农村公共品需求表达的官方路径第97-101页
     ·设置需求表达机构,统筹需求表达事宜第97-98页
     ·拓展需求表达方式,构筑农村民意平台第98-99页
     ·推广县乡直接选举,优化人大代表结构第99-100页
     ·提升财政透明程度,促使村民积极参与第100-101页
   ·健全农村公共品需求表达的民间路径第101-104页
     ·成立适宜民间协会,形成需求表达合力第101-102页
     ·用好各种新闻媒体,强化需求表达监督第102-103页
     ·探索其它民间路径,防止非法民间组织第103-104页
   ·优化农村公共品需求表达的其他路径第104-106页
     ·修订行政复议法律,完善行政诉讼法制第104-105页
     ·重视信访举报事项,依法处理信访举报第105-106页
     ·有效化解群体事件,避免干群关系恶化第106页
   ·农村公共品需求表达路径的比较分析第106-108页
7. 农村公共品的需求偏好整合——以四川省为例第108-122页
   ·农村公共品需求偏好的修正第108-110页
   ·收入水平差异与需求偏好特征第110-116页
     ·对调查对象和调查问卷的几点说明第110-111页
     ·各种收入水平村民的需求偏好列示第111-114页
     ·各种收入水平村民的需求偏好特征第114-116页
   ·个体偏好向总体偏好的转化第116-118页
   ·对总体需求偏好的政策解读第118-122页
8. 农村公共品需求表达机制的绩效管理第122-135页
   ·需求表达机制绩效管理的理论基础第122-125页
     ·需求表达机制绩效管理的背景第122-123页
     ·需求表达机制绩效管理的流程第123-124页
     ·需求表达机制的绩效目标设定第124页
     ·需求表达机制绩效管理的前提第124-125页
   ·需求表达机制绩效管理的指标体系第125-129页
     ·平衡计分卡法的指标体系第125-126页
     ·绩效管理的指标体系构建第126-129页
   ·需求表达机制绩效管理的算例分析第129-135页
     ·绩效管理算例分析的基本情况第129-130页
     ·绩效管理算例分析的指标说明第130-133页
     ·绩效管理的检查与处理环节第133-135页
9. 农村公共品需求表达机制的配套环境第135-145页
   ·完善需求表达机制的制度环境第135-138页
     ·优化现行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第135-137页
     ·构建"用脚投票"的居民户籍制度第137-138页
   ·优化需求表达机制的人文环境第138-142页
     ·政府官员树立为村民服务的思想第139页
     ·提升政府官员为村民服务的能力第139-140页
     ·培育村民的需求表达意识第140-141页
     ·增强村民的需求表达技能第141-142页
   ·重视"一事一议"的配套功能第142-145页
     ·利用"需求表达税"诱使村民真实表达第142-143页
     ·完善农村公共品"一事一议"的财政奖补第143-145页
参考文献第145-156页
后记第156-157页
致谢第157-159页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第159-160页

论文共1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专卖体制下卷烟工业集团财务战略研究
下一篇: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