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引言 | 第10-14页 |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1-14页 |
·文献资料法 | 第11-12页 |
·问卷调查法 | 第12页 |
·野外考察与社会调查法 | 第12页 |
·数理统计法 | 第12-14页 |
2 研究综述 | 第14-22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国内研究综述与基础理论研究 | 第15-22页 |
·研究历史与趋势 | 第15-18页 |
·基本理论 | 第18-22页 |
3 土地经济评价的内容、方法 | 第22-35页 |
·土地经济评价的内容 | 第22-25页 |
·农用土地经济评价 | 第22-23页 |
·城镇土地经济评价 | 第23-25页 |
·土地经济评价的方法 | 第25-31页 |
·农用地分等定级方法 | 第25-27页 |
·农用地估价方法 | 第27-31页 |
·土地经济评价研究方法展望 | 第31-32页 |
·土地经济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 第32-34页 |
·合理地确定土地的生产能力,为土地的立法服务 | 第32-33页 |
·为拟定土地税收标准服务 | 第33页 |
·为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改造服务 | 第33页 |
·为土地经营管理服务 | 第33-34页 |
·为土地的科学管理提高更有力的手段 | 第34页 |
·土地经济评价的影响因素 | 第34-35页 |
4 乡镇土地经济评价的方法 | 第35-58页 |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 第35-36页 |
·土地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 第36页 |
·评价模型的建立 | 第36-39页 |
·主成分分析法 | 第36-37页 |
·回归分析模型 | 第37页 |
·灰色关联度分析模型 | 第37-38页 |
·聚类分析模型 | 第38页 |
·模糊评价模型 | 第38-39页 |
·本文乡镇土地经济评价的方法 | 第39-43页 |
·评价指标选择方法 | 第43-46页 |
·乡镇土地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 第46-50页 |
·指标体系的结构 | 第46页 |
·指标体系的构成和内容 | 第46-50页 |
·乡镇土地经济评价模型 | 第50-51页 |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51-56页 |
·乡镇土地经济评价发展阶段划分 | 第56-58页 |
5 孟州市乡镇土地经济评价 | 第58-80页 |
·孟州市概况 | 第58-67页 |
·自然条件 | 第58-59页 |
·资源条件 | 第59-61页 |
·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 第61-62页 |
·乡镇概况 | 第62-67页 |
·乡镇土地经济评价 | 第67-70页 |
·数据来源 | 第67页 |
·数据处理 | 第67-69页 |
·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 第69-70页 |
·评价结果分析 | 第70-76页 |
·孟州市乡镇土地经济评价总体分析及发展阶段划分 | 第70-72页 |
·孟州市乡镇土地经济发展状态分析 | 第72-76页 |
·评价对策分析 | 第76-80页 |
·以发展经济为中心,大力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 第76-77页 |
·积极探索乡镇土地资源的利用方式,多方筹集保障资金 | 第77页 |
·加强规划建设管理,提高土地利用率 | 第77-78页 |
·优化配置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的集约利用水平 | 第78-80页 |
6 结语 | 第80-82页 |
·主要观点 | 第80-81页 |
·本文的创新点 | 第81页 |
·本文研究的不足和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