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7页 |
(一) 选题意义 | 第9页 |
(二) 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三) 主要内容 | 第10-11页 |
(四) 创新之处 | 第11-13页 |
(五)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3-17页 |
一、中国古代未能孕育出律师和律师制度的原因 | 第17-23页 |
(一) 经济因素 | 第17-18页 |
(二) 传统法律思想因素 | 第18-20页 |
1. “和为贵”的人际关系准则导致“诉讼凶”的法律观念 | 第18-19页 |
2. 政治上的尊君、尊主的观念也造成法律上“官府为民作主”的诉讼意识 | 第19-20页 |
(三) 传统法律特点的因素 | 第20-21页 |
(四) “讼师”地位因素 | 第21-23页 |
二、清末律师制度引进背景 | 第23-28页 |
(一) 内在需要 | 第23-26页 |
1.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 第23-24页 |
2. 社会舆论的影响 | 第24-25页 |
3. “苏报案” | 第25-26页 |
(二) 外部刺激 | 第26-28页 |
三、南京临时政府的探索 | 第28-30页 |
四、北洋政府时期的立法 | 第30-34页 |
(一) 奠定了律师自由职业者的身份 | 第30-31页 |
(二) 规定了律师业从业的资格限制及其特征 | 第31-32页 |
(三) 确立了以登录惩戒为中心的司法监督与行业监督的双重管理体制 | 第32-34页 |
五、南京国民政府的继承和发展 | 第34-43页 |
(一) 严格了检核制度,由注重学历转向并重司法经历 | 第34-36页 |
(二) 强化了律师义务 | 第36-39页 |
(三) 强化了对律师公会监督,同时弱化了律师自治 | 第39-40页 |
(四) 建立了严格的律师惩戒制度 | 第40-41页 |
(五) 完善了外籍律师的管理制度 | 第41-43页 |
六、中国近代律师制度与现行律师制度之比较 | 第43-49页 |
(一) 律师身份定位之比较 | 第43-45页 |
(二) 律师资格取得之比较 | 第45-49页 |
结语 | 第49-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后记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