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8-22页 |
1.1 钢铁盐酸酸洗废液 | 第8-9页 |
1.1.1 钢铁盐酸酸洗废液的现状 | 第8页 |
1.1.2 钢铁盐酸酸洗废液的产生 | 第8-9页 |
1.2 钢铁酸洗废液的处理方法 | 第9-15页 |
1.2.1 溶剂萃取 | 第9-11页 |
1.2.2 结晶 | 第11-12页 |
1.2.3 离子交换技术 | 第12页 |
1.2.4 电渗析/膜分离/扩散透析 | 第12-13页 |
1.2.5 高温水解 | 第13-14页 |
1.2.6 产品化处理 | 第14-15页 |
1.3 Fe_3O_4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 | 第15-17页 |
1.3.1 共沉淀法 | 第15-16页 |
1.3.2 水热和溶剂热制备方法 | 第16页 |
1.3.3 热分解 | 第16页 |
1.3.4 原子层沉积制备 | 第16-17页 |
1.3.5 溶胶-凝胶法 | 第17页 |
1.4 Fe_3O_4的结构 | 第17-18页 |
1.4.1 Fe_3O_4纳米颗粒 | 第17-18页 |
1.5 铁氧体在有机合成中的催化应用 | 第18-21页 |
1.5.1 催化合成α-氨基腈 | 第19页 |
1.5.2 催化合成香豆素衍生物 | 第19页 |
1.5.3 催化二噻烷成环 | 第19页 |
1.5.4 催化合成含氮杂环 | 第19-20页 |
1.5.5 醇和酚的保护 | 第20-21页 |
1.6 本课题的目的与意义 | 第21-22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2-25页 |
2.1 实验药品及仪器 | 第22-23页 |
2.1.1 实验药品 | 第22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22-23页 |
2.2 实验过程 | 第23-25页 |
2.2.1 Fe~(3+)与Fe~(2+)质量浓度的测定 | 第23页 |
2.2.2 杂质去除 | 第23-24页 |
2.2.3 Fe_3O_4磁粉的制备 | 第24页 |
2.2.4 香豆素衍生物的合成 | 第24页 |
2.2.5 喹喔啉衍生物的合成 | 第24页 |
2.2.6 3-取代香豆素的合成催化 | 第24-25页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第25-40页 |
3.1 前处理 | 第25页 |
3.2 Fe的形态随着pH的变化规律 | 第25-27页 |
3.3 产物形貌与结构表征 | 第27-30页 |
3.3.1 结构分析 | 第27-29页 |
3.3.2 形貌表征 | 第29-30页 |
3.4 磁性分析 | 第30-31页 |
3.5 纯试剂与废酸为原料制备的Fe_3O_4产品比较 | 第31-32页 |
3.6 催化有机反应的应用 | 第32-40页 |
3.6.1 香豆素衍生物的合成催化及机理分析 | 第32-35页 |
3.6.2 喹喔啉衍生物的合成催化 | 第35-36页 |
3.6.3 3 -取代香豆素的合成催化 | 第36-37页 |
3.6.4 催化剂的循环利用 | 第37-40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9页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附录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