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语词表 | 第5-7页 |
中文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引言 | 第12-14页 |
文献综述 | 第14-30页 |
1. 祖国医学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认识 | 第14-17页 |
1.1 PCOS的中医学归属 | 第14页 |
1.2 现代中医家对PCOS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14-17页 |
2. 西医学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认识 | 第17-26页 |
2.1 西医学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病因的认识 | 第17-19页 |
2.2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内分泌特征与病理生理 | 第19-20页 |
2.3 病理 | 第20-21页 |
2.4 临床表现 | 第21-22页 |
2.5 辅助检查 | 第22-23页 |
2.6 诊断 | 第23页 |
2.7 鉴别诊断 | 第23-24页 |
2.8 治疗 | 第24-26页 |
3. 黄连素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研究新进展 | 第26-30页 |
3.1 黄连素对体重的影响 | 第27页 |
3.2 黄连素降糖调脂作用 | 第27-28页 |
3.3 黄连素改善胰岛素抵抗作用 | 第28页 |
3.4 黄连素提高PCOS患者的活产率 | 第28-29页 |
3.5 总结与展望 | 第29-30页 |
实验研究 | 第30-75页 |
第一部分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大鼠模型的建立 | 第30-44页 |
1. 实验材料 | 第30-31页 |
1.1 实验动物 | 第30页 |
1.2 主要药物 | 第30页 |
1.3 主要试剂 | 第30页 |
1.4 主要仪器 | 第30-31页 |
2. 实验方法 | 第31-33页 |
2.1 DHEA/硫酸普拉睾酮钠注射法建立动物模型 | 第31页 |
2.2 标本采集 | 第31页 |
2.3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 第31-33页 |
3. 统计学方法 | 第33页 |
4. 实验结果 | 第33-36页 |
4.1 大鼠一般情况 | 第33页 |
4.2 各组大鼠大体指标 | 第33-34页 |
4.3 阴道涂片观察动情周期 | 第34页 |
4.4 卵巢形态学观察 | 第34-35页 |
4.5 血清性激素水平比较 | 第35页 |
4.6 大鼠血糖及胰岛素抵抗相关指标 | 第35-36页 |
5. 讨论 | 第36-44页 |
5.1 多囊卵巢综合征动物模型的建立和评价 | 第36-43页 |
5.2 本实验动物模型特点及评估 | 第43-44页 |
第二部分 黄连素对PCOS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可能机制研究 | 第44-75页 |
1. 实验材料 | 第44-46页 |
1.1 实验动物 | 第44页 |
1.2 主要药物 | 第44页 |
1.3 主要试剂及耗材 | 第44-45页 |
1.4 主要仪器 | 第45-46页 |
2. 实验方法 | 第46-55页 |
2.1 模型的建立 | 第46页 |
2.2 动物分组与给药方法 | 第46页 |
2.3 标本采集 | 第46-47页 |
2.4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 第47页 |
2.5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PCR) | 第47-50页 |
2.6 蛋白印迹(western blot) | 第50-55页 |
3. 统计学方法 | 第55页 |
4. 结果 | 第55-63页 |
4.1 大鼠一般情况 | 第55-56页 |
4.2 黄连素的整体疗效分析 | 第56-60页 |
4.3 黄连素对PCOS大鼠卵巢局部胰岛素信号分子的调控 | 第60-63页 |
5. 讨论 | 第63-75页 |
5.1 黄连素的相关研究 | 第64-67页 |
5.2 黄连素对PCOS大鼠的疗效观察及其机制探讨 | 第67-74页 |
5.3 不足之处 | 第74页 |
5.4 展望 | 第74-75页 |
结论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91页 |
附录 | 第91-94页 |
致谢 | 第94-96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6-97页 |
创新说明 | 第97-99页 |
个人简历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