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论文--环境保护法论文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引言第10-15页
    (一) 课题的来源第10页
    (二)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0-11页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水平第11-13页
        1.国内研究现状第11-12页
        2.国外的研究现状第12-13页
    (四)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第13-15页
        1. 研究方法第13-14页
        2. 创新点第14-15页
一、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概述第15-20页
    (一) 生态环境损害的概念第15-17页
        1.生态环境损害的基本概念第15-16页
        2. 生态环境损害的特点第16-17页
    (二)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内涵第17-18页
    (三) 生态环境损害与相关概念的辨析第18-20页
        1.生态环境损害与环境侵权的区别第18页
        2.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与生态补偿的区别第18-20页
二、我国试点推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法律现状第20-25页
    (一)我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相关法律法规第20-21页
    (二) 我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执法、司法现状第21-23页
    (三)各试点省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改革实施方案的规定与实践第23-25页
三、我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第25-31页
    (一)我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目前所存在的问题第25-28页
        1.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专门性立法缺失第25页
        2. 生态环境损害处理机制不健全第25-26页
        3. 损害索赔主体类型单一、主体不明确第26-27页
        4.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配套措施不完善第27-28页
    (二)我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分析第28-31页
        1.立法条件不成熟第28页
        2.现有的纠纷解决机制效果不佳第28-29页
        3.政府不作为第29页
        4.科技水平有待提高和制度本身不完善第29-31页
四、国外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对我国的启示第31-37页
    (一)美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第31-33页
        1.超级基金法第31-32页
        2. 超级基金制度第32-33页
        3. DOI规则第33页
        4. 生态损害评估制度第33页
    (二)以《环境责任指令》为主的欧盟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第33-35页
        1. 欧盟《环境责任指令》的主要内容第33-34页
        2. 欧盟《环境责任指令》的实施第34-35页
        3.欧盟的生态环境损害评估制度第35页
    (三)对我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经验借鉴第35-37页
        1. 建立完善的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体系第35-36页
        2.明确规定主管机构及其程序第36页
        3. 有系统的生态环境损害评估办法第36-37页
五、完善我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对策第37-44页
    (一)完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相关立法第37页
    (二)完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纠纷解决机制第37-40页
        1. 完善生态环境损害诉讼和环境公益诉讼之间的衔接第37-38页
        2.构建完善的磋商实施程序第38-39页
        3.环境司法专门化第39-40页
    (三)明确生态环境损害索赔权人第40-42页
        1. 扩大索赔主体的范围第40-41页
        2.明确政府作为索赔权人时的分工第41-42页
    (四)完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配套制度第42-44页
        1. 完善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标准体系第42-43页
        2. 完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保障制度第43-44页
注释第44-46页
参考文献第46-50页
附录第50-51页
致谢第51-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北部湾经济区生态环境协同治理问题研究
下一篇:媒体压力、政治关联与环保投资--基于沪深上市重污染企业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