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通信论文--移动通信论文

LTE-R系统中的信道建模和切换算法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缩略语第12-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19页
    1.1 研究背景第13页
    1.2 研究内容及意义第13-14页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4-16页
        1.3.1 高铁信道建模方面第14-15页
        1.3.2 高铁切换算法方面第15页
        1.3.3 高铁动态仿真平台方面第15-16页
    1.4 课题研究内容及贡献第16-17页
        1.4.1 主要研究内容第16-17页
        1.4.2 主要创新点第17页
    1.5 论文结构第17-19页
第二章 LTE-R高铁通信系统和系统级仿真平台概述第19-29页
    2.1 LTE-R高铁通信系统概述第19-21页
        2.1.1 GSM-R与LTE-R系统对比第19-20页
        2.1.2 LTE-R系统架构第20-21页
    2.2 LTE-R高铁系统级动态仿真平台整体架构第21-25页
        2.2.1 仿真场景第21-23页
        2.2.2 LTE-R高铁动态仿真平台系统架构第23-25页
    2.3 LTE-R无线信道子系统第25-27页
    2.4 LTE-R移动性管理子系统第27-28页
    2.5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三章 高铁非平稳MIMO信道建模第29-55页
    3.1 无线信道描述第29-35页
        3.1.1 信号传播的基本特性第29-30页
        3.1.2 无线信号衰落第30-35页
    3.2 信道建模方法第35-36页
    3.3 高铁无线环境特征第36-37页
    3.4 高铁非平稳特性MIMO信道建模第37-53页
        3.4.1 广义平稳非相关散射模型(WSSUS)第37-38页
        3.4.2 高铁平稳MIMO信道建模第38-46页
        3.4.3 高铁非平稳MIMO信道建模第46-51页
        3.4.4 高铁非平稳MIMO信道模型统计参数第51-53页
    3.5 基于非平稳特性高铁信道模型仿真第53-54页
    3.6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四章 LTE-R系统参数预测及动态调整的切换优化算法第55-70页
    4.1 LTR-R切换技术概述第55-58页
        4.1.1 切换概述第55-56页
        4.1.2 切换流程第56-58页
        4.1.3 高铁切换面临的挑战第58页
        4.1.4 高铁分布式基站部署方案第58页
    4.2 基于速度匹配信道模型的切换研究方法第58-60页
        4.2.1 ITU-VA信道模型第59页
        4.2.2 WINNER Ⅱ D2a信道模型第59-60页
    4.3 切换参数预测及动态调整的切换优化算法第60-64页
        4.3.1 切换参数预测及动态调整算法步骤第60-64页
    4.4 仿真结果第64-69页
        4.4.1 仿真参数配置第64-65页
        4.4.2 仿真结果第65-69页
    4.5 本章小结第69-70页
第五章 总结第70-72页
    5.1 论文工作总结第70-71页
    5.2 研究展望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75页
致谢第75-7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分数阶傅里叶变换在色散监测中的应用
下一篇:蜂窝与D2D网络中基于传输能耗的缓存及分发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