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氮掺杂介孔碳负载过渡金属纳米粒子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加氢反应中的应用研究

中文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38页
    1.1 引言第11-13页
    1.2 氮掺杂介孔碳材料第13-18页
        1.2.1 氮掺杂介孔碳材料的合成方法第13-16页
        1.2.2 氮掺杂介孔碳材料中氮元素的存在形式第16-17页
        1.2.3 氮的掺杂对介孔碳材料和金属/介孔碳复合材料的影响第17-18页
    1.3 金属纳米粒子/介孔氮掺杂碳催化剂的制备第18-24页
        1.3.1 传统的后负载方法第18-20页
        1.3.2 在碳材料载体上一步引入金属和氮后热解第20-21页
        1.3.3 一步原位合成金属纳米粒子/氮掺杂介孔碳催化剂第21-23页
        1.3.4 具有特定结构的金属氮碳复合物作为前驱体第23-24页
    1.4 金属纳米粒子/氮掺杂介孔碳催化剂在加氢反应中的应用研究第24-27页
        1.4.1 氯代苯酚的加氢脱氯反应第24-25页
        1.4.2 苯乙炔的选择性加氢反应第25-26页
        1.4.3 卤代硝基苯的选择性加氢反应第26-27页
    1.5 课题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第27-30页
        1.5.1 研究思路第27-28页
        1.5.2 研究内容第28-30页
    参考文献第30-38页
第二章 棒状氮掺杂有序介孔碳负载Pd催化剂用于氯酚类化合物的加氢脱氯第38-53页
    2.1 引言第38-39页
    2.2 实验部分第39-41页
        2.2.1 实验试剂第39页
        2.2.2 棒状NOMCs的合成第39-40页
        2.2.3 Pd/NOMCs催化剂的合成第40页
        2.2.4 CPs的 HDC测试第40页
        2.2.5 表征测试第40-41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41-48页
        2.3.1 催化剂表征第41-45页
        2.3.2 催化剂的HDC测试第45-48页
    2.4 本章小结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3页
第三章 铁-氮共掺杂的介孔空心碳球负载Pd催化剂用于苯乙炔的选择性加氢反应第53-73页
    3.1 引言第53-54页
    3.2 实验部分第54-56页
        3.2.1 实验试剂第54-55页
        3.2.2 硅球(SiO_2球)的制备过程第55页
        3.2.3 氮-铁共掺杂介孔空心碳球的制备(Fe-N/C)第55页
        3.2.4 Fe-N/C负载Pd NPs(Pd/Fe-N/C)的制备过程第55页
        3.2.5 苯乙炔的选择性加氢测试第55-56页
        3.2.6 表征测试第56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56-68页
        3.3.1 催化剂表征第56-63页
        3.3.2 催化剂性能测试第63-68页
    3.4 本章小结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3页
第四章 氮掺杂介孔碳负载铁系元素改性的Pd催化剂用于苯乙炔的选择性加氢反应第73-92页
    4.1 引言第73-74页
    4.2 实验部分第74-76页
        4.2.1 实验试剂第74页
        4.2.2 NC的制备过程第74-75页
        4.2.3 催化剂的制备过程第75页
        4.2.4 苯乙炔的选择性加氢测试第75页
        4.2.5 表征测试第75-76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76-87页
        4.3.1 催化剂表征第76-81页
        4.3.2 催化剂性能测试第81-87页
    4.4 本章小结第87-88页
    参考文献第88-92页
第五章 氮掺杂介孔碳负载Co-Ag纳米粒子催化剂用于卤代硝基苯的高效选择性加氢第92-112页
    5.1 引言第92-93页
    5.2 实验部分第93-95页
        5.2.1 实验试剂第93页
        5.2.2 催化剂的制备过程第93-94页
        5.2.3 使用N_2H_4·H_2O作为还原剂对不同取代基硝基苯加氢第94页
        5.2.4 使用H_2作为还原剂对卤代硝基苯加氢第94页
        5.2.5 表征测试第94-95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95-106页
        5.3.1 催化剂表征第95-100页
        5.3.2 催化剂性能测试第100-106页
    5.4 本章小结第106-107页
    参考文献第107-112页
第六章 结论第112-114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第114-115页
致谢第115页

论文共11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型螺环酰胺手性催化剂介导的连续全碳季碳型环色胺类生物碱不对称全合成
下一篇:钴铁基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催化析氧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