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符号对照表 | 第11-12页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12-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1页 |
1.1 信道编码及其盲识别概述 | 第15-17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3 论文主要内容和结构安排 | 第19-21页 |
第二章 LDPC码理论及其识别概述 | 第21-37页 |
2.1 LDPC码基本原理 | 第21-23页 |
2.1.1 LDPC码的定义 | 第21-22页 |
2.1.2 LDPC码的Tanner表示 | 第22-23页 |
2.2 LDPC码的构造 | 第23-25页 |
2.2.1 GallagerLDPC码 | 第23-24页 |
2.2.2 准循环LDPC码 | 第24-25页 |
2.3 两种实用的LDPC码编码方法 | 第25-29页 |
2.3.1 IEEE802.16eLDPC码编码方法 | 第25-28页 |
2.3.2 IEEE802.11nLDPC码编码方法 | 第28-29页 |
2.4 LDPC码译码方法简介 | 第29-32页 |
2.5 LDPC码盲识别基础概述 | 第32-35页 |
2.5.1 基于硬判决的LDPC码识别算法 | 第32-33页 |
2.5.2 基于软判决的LDPC码识别算法 | 第33-35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第三章 误码条件下LDPC码开集盲识别技术 | 第37-59页 |
3.1 LDPC码开集盲识别总体概述 | 第37-38页 |
3.2 码字的对偶空间理论 | 第38-46页 |
3.2.1 统计判决准则 | 第38-40页 |
3.2.2 获取疑似对偶向量 | 第40-44页 |
3.2.3 改进的基于求解低列重线性组合算法 | 第44-46页 |
3.3 码长及码字起点的识别 | 第46-49页 |
3.3.1 码长及码字起点识别模型 | 第46-47页 |
3.3.2 码长及码字起点识别算法 | 第47-49页 |
3.4 线性约束关系识别及码率识别 | 第49-50页 |
3.5 校验矩阵的稀疏化 | 第50-56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6-59页 |
第四章 LDPC码开集盲识别算法的仿真分析 | 第59-77页 |
4.1 算法总体流程图 | 第59-60页 |
4.2 改进的基于求解低列重线性组合算法性能仿真 | 第60-63页 |
4.3 码长及码字起点识别仿真 | 第63-67页 |
4.4 线性约束关系及码率识别仿真 | 第67-68页 |
4.5 校验矩阵的稀疏化算法仿真 | 第68-75页 |
4.6 算法识别率仿真 | 第75-76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7-79页 |
5.1 论文总结 | 第77-78页 |
5.2 后续工作展望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致谢 | 第83-85页 |
作者简介 | 第85-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