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1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 第11-12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1.2.3 总体评价 | 第16页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 第16-18页 |
1.3.1 研究主要内容 | 第16-17页 |
1.3.2 研究框架 | 第17-18页 |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8-19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1.5 解决的关键问题与创新点 | 第19-21页 |
1.5.1 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9-20页 |
1.5.2 创新点 | 第20-21页 |
第2章 风险、风险管理、税收风险管理理论概述 | 第21-29页 |
2.1 风险概述 | 第21-22页 |
2.1.1 风险的概念 | 第21页 |
2.1.2 风险的特征 | 第21-22页 |
2.1.3 风险的构成 | 第22页 |
2.2 税收风险概述 | 第22-25页 |
2.2.1 税收风险的界定 | 第22-23页 |
2.2.2 税收风险的分类 | 第23-24页 |
2.2.3 税收风险的成因 | 第24-25页 |
2.3 税收风险管理理论概述 | 第25-28页 |
2.3.1 税收风险管理的概念 | 第25页 |
2.3.2 税收风险管理的内容 | 第25-26页 |
2.3.3 税收风险管理基本原则 | 第26-27页 |
2.3.4 税收风险管理基本流程 | 第27-28页 |
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莱芜市国税局税收风险管理实践 | 第29-41页 |
3.1 莱芜市国税局税收风险管理的组织机构 | 第29-30页 |
3.2 莱芜市国税局税收风险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及架构 | 第30-34页 |
3.3 莱芜市国税局税收风险管理主要做法和成效 | 第34-36页 |
3.3.1 应用信息化手段,改进征管方式 | 第34-35页 |
3.3.2 加强税收风险的团队化建设 | 第35页 |
3.3.3 推进风险管理一体化和统筹协作机制 | 第35-36页 |
3.4 莱芜市国税局税收风险管理案例研究 | 第36-40页 |
3.4.1 新办商贸一般纳税人虚开增值税发票风险 | 第36-37页 |
3.4.2 批发零售业销售成本结转异常预警 | 第37页 |
3.4.3 混凝土行业评估模板 | 第37-40页 |
小结 | 第40-41页 |
第4章 我国税收风险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 第41-46页 |
4.1 税收风险管理意识不强 | 第41页 |
4.2 内部机构设置存在缺陷 | 第41-42页 |
4.3 缺乏专业风险管理人才 | 第42-43页 |
4.4 部门协作性和信息获取度差 | 第43页 |
4.5 信息技术应用简单 | 第43页 |
4.6 缺乏分析指标和成熟模型 | 第43-44页 |
4.7 内部考核体系不健全 | 第44页 |
4.8 纳税人遵从度低 | 第44-45页 |
小结 | 第45-46页 |
第5章 国外税收风险管理的经验借鉴 | 第46-53页 |
5.1 行之有效的税收风险事前管理 | 第46-47页 |
5.1.1 美国借助完善的社会体系,开展税收风险事前管理 | 第46页 |
5.1.2 英国重视税企互信,加强风险团队建设 | 第46-47页 |
5.1.3 澳大利亚重视税收遵从,开展税收风险管理 | 第47页 |
5.1.4 荷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税收风险管理水平 | 第47页 |
5.2 多种形式的风险识别与评估 | 第47-50页 |
5.2.1 美国重视数据获取,注重模型分析 | 第47-49页 |
5.2.2 英国突出分级管理,强化风险识别与评估 | 第49页 |
5.2.3 荷兰借助信息化手段,强化税收风险管控 | 第49-50页 |
5.3 科学严密的税收风险事后监控 | 第50-51页 |
5.3.1 美国充实税务审计力量,强化事后审核 | 第50页 |
5.3.2 澳大利亚提升税务审计效力,强化事后管控 | 第50-51页 |
5.4 国外的先进经验对我国税收风险管理的启示 | 第51-52页 |
小结 | 第52-53页 |
第6章 提高我国税收风险管理水平的对策建议 | 第53-59页 |
6.1 树立税收风险管理思维 | 第53页 |
6.2 优化内部组织机构设置 | 第53-54页 |
6.3 培育风险管理人才和团队 | 第54-55页 |
6.4 加强部门协作和信息数据共享 | 第55页 |
6.5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管理水平 | 第55-56页 |
6.6 开发风险分析指标和应用模型 | 第56-57页 |
6.7 完善绩效考核指标和工作标准 | 第57-58页 |
6.8 加大税法宣传提高纳税人遵从度 | 第58页 |
小结 | 第58-59页 |
第7章 结论和展望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