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4页 |
1.1 引言 | 第9页 |
1.2 多孔膜的概述 | 第9-15页 |
1.2.1 无机膜 | 第10页 |
1.2.2 聚合物多孔膜 | 第10-14页 |
1.2.3 混合基质膜 | 第14-15页 |
1.3 阳离子交换膜的简述 | 第15-19页 |
1.3.1 质子交换膜 | 第16页 |
1.3.2 锂离子交换膜 | 第16-19页 |
1.4 锂离子交换膜在能量存储和转化装置中的应用 | 第19-21页 |
1.4.1 锂空气电池 | 第19-20页 |
1.4.2 锂硫电池 | 第20-21页 |
1.4.3 氧化还原液流电池 | 第21页 |
1.5 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的简介 | 第21-23页 |
1.6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 第23-24页 |
第二章 自具微孔聚合物(PIM-1)的制备 | 第24-31页 |
2.1 引言 | 第24页 |
2.2 化学试剂及仪器 | 第24-26页 |
2.2.1 化学试剂 | 第24-25页 |
2.2.2 化学仪器 | 第25-26页 |
2.3 PIM-1 合成及表征 | 第26-30页 |
2.3.1 自具微孔聚合物(PIM-1)合成原料及其预处理 | 第26-27页 |
2.3.2 PIM-1 的合成 | 第27页 |
2.3.3 PIM-1 的表征 | 第27-3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混合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第31-41页 |
3.1 引言 | 第31页 |
3.2 实验试剂 | 第31-32页 |
3.3 PIM-1及UiO-66-NH_2共混合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第32-37页 |
3.3.1 UiO-66-NH_2 的合成 | 第32页 |
3.3.2 酸碱滴定 | 第32页 |
3.3.3 比表面积测试 | 第32页 |
3.3.4 PIM-1-UiO-66-NH_2 共混膜的制备 | 第32-33页 |
3.3.5 离子电导率测试装置制备 | 第33页 |
3.3.6 UiO-66-NH_2 表征 | 第33-36页 |
3.3.7 PIM-1-UiO-66-NH_2 共混膜的表征 | 第36-37页 |
3.3.8 PIM-1-UiO-66-NH_2 混合膜的阻抗测试 | 第37页 |
3.4 PIM-1及LiTFSI(PIM-1-Li)混合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第37-40页 |
3.4.1 PIM-1-Li膜的制备 | 第37页 |
3.4.2 PIM-1-Li膜的表征 | 第37-39页 |
3.4.3 PIM-1-Li共混膜的离子电导性研究 | 第39-4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原位水解PIM基膜的制备及在金属双液电池中的应用 | 第41-53页 |
4.1 引言 | 第41-42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42-52页 |
4.2.1 实验试剂 | 第42页 |
4.2.2 化学仪器 | 第42-43页 |
4.2.3 实验内容 | 第43页 |
4.2.4 材料表征 | 第43-49页 |
4.2.5 离子电导率和电池测试 | 第49-52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五章 表面图案化三明治结构自具微孔聚合物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第53-62页 |
5.1 引言 | 第53页 |
5.2 实验内容 | 第53-54页 |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4-61页 |
5.3.1 PIM-COOH-Li膜的形貌表征 | 第54-55页 |
5.3.2 PIM-COOH-Li膜的孔径分布 | 第55页 |
5.3.3 PIM-COOH-Li膜的渗透汽化测试 | 第55-56页 |
5.3.4 PIM-COOH-Li膜的稳定性表征 | 第56-57页 |
5.3.5 PIM-COOH-Li/Na膜的电化学测试 | 第57-6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六章 全文总结及展望 | 第62-63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62页 |
6.2 展望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71页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