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元胞自动机研究激发介质中靶波的性质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25页 |
| 一 可激发介质 | 第11-18页 |
| ·连续型可激发介质和离散型可激发介质 | 第11-16页 |
| ·可激发介质的偏微分方程 | 第16-18页 |
| ·可激发介质中靶波的产生机理 | 第18页 |
| 二 心脏窦房结和心脏起搏器 | 第18-19页 |
| 三 元胞自动机 | 第19-25页 |
| 第二章 多激发态下靶波的基本性质 | 第25-31页 |
| 一 模型与规则 | 第25页 |
| 二 引言 | 第25-26页 |
| 三 计算机模拟与分析 | 第26-29页 |
| ·多激发态下的靶波 | 第26页 |
| ·激发阈值Κ值对靶波形状的影响 | 第26-27页 |
| ·激发阈值Κ对靶波波速c的影响 | 第27-28页 |
| ·激发源取值对靶波波速和激发阈值关系的影响 | 第28页 |
| ·靶波周期与元胞状态数的关系 | 第28-29页 |
| 四 结论 | 第29-31页 |
| 第三章 靶波破裂的性质 | 第31-34页 |
| 一 引言 | 第31页 |
| 二 数值模拟 | 第31-32页 |
| 三 结论 | 第32-34页 |
| 第四章 靶波自持续的性质 | 第34-42页 |
| 一 引言 | 第34页 |
| 二 数值模拟 | 第34-40页 |
| ·靶波自持续 | 第34-35页 |
| ·自持续机制分析 | 第35-38页 |
| ·两种持续的区别 | 第38页 |
| ·K 值对靶波自持续波形的影响 | 第38-39页 |
| ·激发源初值对靶波自持续波形的影响 | 第39-40页 |
| 三 结论 | 第40-42页 |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2-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 致谢 | 第46-47页 |
| 研究生阶段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47-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