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历 | 第3-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前言 | 第11-12页 |
一、资料与方法 | 第12-16页 |
1. 研究对象与分组 | 第12页 |
2. 促排卵方案 | 第12-13页 |
(1)拮抗剂方案 | 第12页 |
(2)微刺激方案 | 第12-13页 |
(3)HCG日确定、取卵 | 第13页 |
3.IVF-ET、黄体支持及妊娠结局判断 | 第13页 |
4.冻融胚胎移植(FET) | 第13页 |
5. 观察指标 | 第13-15页 |
(1)患者基础资料及促排卵效果 | 第13-14页 |
(2)子宫内膜类型判断 | 第14页 |
(3)实验室指标、新鲜周期临床结局 | 第14页 |
(4)FET周期情况、累积妊娠率、活产率及早期流产率 | 第14页 |
(5)胚胎评分 | 第14-15页 |
(6)观察指标计算方法 | 第15页 |
6.统计学方法 | 第15-16页 |
二、结果 | 第16-21页 |
1、<35 岁 | 第16-18页 |
2、35-40 岁 | 第18-21页 |
3、累积妊娠率、早期流产率、累积活产率情况比较 | 第21页 |
三、讨论 | 第21-27页 |
1.两种方案促排卵机制及特点 | 第22-23页 |
2. 两种方案治疗情况比较 | 第23-24页 |
3. 年龄因素的影响 | 第24-25页 |
4. 子宫内膜因素的影响 | 第25-26页 |
5. 男方精液质量的影响 | 第26页 |
6.总结与不足 | 第26-27页 |
四、结论 | 第27-28页 |
五、参考文献 | 第28-32页 |
附录 | 第32-33页 |
综述 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的评估及促排卵方案研究进展 | 第33-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致谢 | 第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