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L公司坏账准备政策的合理性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3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14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4-20页 |
1.2.1 坏账准备政策的相关规定 | 第14-16页 |
1.2.2 关于坏账准备政策的研究现状 | 第16-20页 |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 | 第20-23页 |
第二章 KL公司特点及应收账款质量分析 | 第23-42页 |
2.1 KL公司所在BMS行业特性 | 第23-26页 |
2.1.1 BMS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 第23-24页 |
2.1.2 BMS行业淡旺季分析 | 第24-25页 |
2.1.3 BMS行业市场份额分布分析 | 第25-26页 |
2.2 KL公司经营特点及财务状况分析 | 第26-31页 |
2.2.1 KL公司经营战略分析 | 第26-28页 |
2.2.2 KL公司主要客户分析 | 第28-29页 |
2.2.3 KL公司盈利能力分析 | 第29-30页 |
2.2.4 KL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状况分析 | 第30-31页 |
2.3 KL公司应收账款质量分析 | 第31-41页 |
2.3.1 设置质量分析指标 | 第31-33页 |
2.3.2 选取同行业和标的公司可比数据 | 第33-36页 |
2.3.3 质量分析过程 | 第36-40页 |
2.3.4 质量分析结果 | 第40-4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三章 KL公司坏账准备政策的合理性评价 | 第42-57页 |
3.1 KL公司坏账准备政策的评价要点 | 第42-45页 |
3.1.1 确定坏账准备政策的流程梳理 | 第42-43页 |
3.1.2 KL公司及其同行业公司的坏账准备政策 | 第43-45页 |
3.2 单项金额重大应收账款的评价内容 | 第45-50页 |
3.2.1 对单项金额重大划分标准的评价 | 第45-48页 |
3.2.2 对单项金额重大计提比例的评价 | 第48-50页 |
3.3 信用风险特征组合的应收账款评价内容 | 第50-55页 |
3.3.1 对信用风险特征组合划分标准的评价 | 第51页 |
3.3.2 对账龄分析法的评价 | 第51-54页 |
3.3.3 对计提其他应收款坏账准备的评价 | 第54-55页 |
3.4 KL公司坏账准备政策的合理性评价结果 | 第5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四章 KL公司坏账准备政策的改进方案 | 第57-64页 |
4.1 基于事务所建议政策的改进方案一 | 第57-60页 |
4.1.1 方案一制定依据 | 第57页 |
4.1.2 方案一改进内容 | 第57-58页 |
4.1.3 方案一计算结果与特点分析 | 第58-60页 |
4.2 按客户类型和账龄划分风险组合的改进方案二 | 第60-62页 |
4.2.1 方案二制定依据 | 第60页 |
4.2.2 方案二主体内容 | 第60-61页 |
4.2.3 方案二计算结果与特点分析 | 第61-62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第五章 对企业管理者的建议 | 第64-69页 |
5.1 方案一与方案二对KL公司的影响分析 | 第64-66页 |
5.2 对KL公司管理者选择改进方案的建议 | 第66-67页 |
5.3 对其他企业管理者应用坏账准备政策的建议 | 第67-6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结论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附件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