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0-2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2 工业化的丙烯生产方法 | 第10-12页 |
1.2.1 Oleflex工艺 | 第11页 |
1.2.2 Catofin工艺 | 第11-12页 |
1.2.3 STAR工艺 | 第12页 |
1.2.4 Linde工艺 | 第12页 |
1.2.5 FBD工艺 | 第12页 |
1.3 丙烷催化脱氢热力学分析 | 第12-14页 |
1.4 Pt系丙烷脱氢催化剂 | 第14-22页 |
1.4.1 活性组分 | 第14-15页 |
1.4.2 载体 | 第15-16页 |
1.4.3 助剂 | 第16-18页 |
1.4.4 反应机理 | 第18-19页 |
1.4.5 失活路径 | 第19-22页 |
1.5 Cr系丙烷脱氢催化剂 | 第22页 |
1.6 其他丙烷脱氢催化剂 | 第22-24页 |
1.7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24-25页 |
第2章 实验部分 | 第25-33页 |
2.1 实验试剂和仪器 | 第25-27页 |
2.1.1 反应原料 | 第25页 |
2.1.2 实验试剂及设备 | 第25-27页 |
2.2 催化剂的制备 | 第27-29页 |
2.2.1 催化剂载体的制备 | 第27页 |
2.2.2 PtSn羰基化合物法制备PtSn/Al_2O_3 催化剂 | 第27-28页 |
2.2.3 Pt_3Sn/M-Al_2O_3 催化剂的制备 | 第28-29页 |
2.2.4 过量浸渍法制备Pt_3Sn/Na-Al_2O_3 催化剂 | 第29页 |
2.3 催化剂的表征 | 第29-32页 |
2.3.1 红外光谱(IR)分析 | 第29页 |
2.3.2 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XRD) | 第29页 |
2.3.3 N_2 吸附-脱附(BET)比表面积测定 | 第29-30页 |
2.3.4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 第30页 |
2.3.5 催化剂脱氢反应性能评价 | 第30-32页 |
2.4 产物分析及计算方法 | 第32-33页 |
第3章 制备条件对PtSn纳米合金型催化剂丙烷脱氢性能的影响 | 第33-62页 |
3.1 PtSn羰基化合物合成过程的影响 | 第34-45页 |
3.1.1 OH~-供体的影响 | 第35-37页 |
3.1.2 Pt负载量的影响 | 第37-38页 |
3.1.3 合成温度的影响 | 第38-40页 |
3.1.4 Sn添加量的影响 | 第40-45页 |
3.2 载体的影响 | 第45-48页 |
3.2.1 载体种类的影响 | 第45-47页 |
3.2.2 氧化铝前驱体的影响 | 第47-48页 |
3.3 负载过程的影响 | 第48-54页 |
3.3.1 负载温度的影响 | 第49-50页 |
3.3.2 负载时间的影响 | 第50-51页 |
.3.3.3负载方式的影响 | 第51-54页 |
3.4 脱羰基过程的影响 | 第54-57页 |
3.4.1 脱羰基温度的影响 | 第54-55页 |
3.4.2 脱羰基气体氛围的影响 | 第55-57页 |
3.5 洗涤过程的影响 | 第57-60页 |
3.5.1 是否洗涤的影响 | 第58-59页 |
3.5.2 洗涤顺序的影响 | 第59-60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第4章 第二助剂对PtSn纳米合金型催化剂丙烷脱氢性能的影响 | 第62-73页 |
4.1 第二助剂种类的影响 | 第62-64页 |
4.2 第二助剂Na的影响 | 第64-72页 |
4.2.1 Na引入量的影响 | 第65-66页 |
4.2.2 Na引入方式的影响 | 第66-68页 |
4.2.3 Na浸渍方法的影响 | 第68-70页 |
4.2.4 Na负载后是否焙烧的影响 | 第70-72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5章 反应条件对PtSn纳米合金型催化剂丙烷脱氢性能的影响 | 第73-83页 |
5.1 反应温度的影响 | 第73-75页 |
5.2 丙烷原料气流速的影响 | 第75-76页 |
5.3 丙烷/氢气进料比的影响 | 第76-78页 |
5.4 无氧与有氧反应条件的影响 | 第78-79页 |
5.5 稳定性考察 | 第79-81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81-83页 |
结论 | 第83-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94页 |
致谢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