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9-17页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1.2.1 孔隙结构评价方法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2.2 储层参数建模方法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3 储层非均质性评价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4 流体识别方法研究现状 | 第13页 |
1.3 工区概况 | 第13-15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5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第二章 生物碎屑灰岩储层孔隙结构分类及测井识别方法研究 | 第17-43页 |
2.1 储层微观孔喉参数特征分析 | 第17-19页 |
2.2 储层孔隙结构综合分类方法研究 | 第19-29页 |
2.2.1 基于毛管压力分形曲线分类方法 | 第19-22页 |
2.2.2 压汞孔径分布特征 | 第22-24页 |
2.2.3 基于核磁孔径分布的孔隙结构分类方法 | 第24-28页 |
2.2.4 孔隙结构综合分类结果 | 第28-29页 |
2.3 孔隙结构测井识别技术研究 | 第29-43页 |
2.3.1 常规测井识别孔隙结构类型 | 第29-32页 |
2.3.2 成像测井识别孔隙结构类型 | 第32-34页 |
2.3.3 核磁共振测井识别孔隙结构类型 | 第34-37页 |
2.3.4 孔隙结构综合测井识别 | 第37-43页 |
第三章 生物碎屑灰岩储层参数建模方法研究 | 第43-63页 |
3.1 孔隙度建模方法研究 | 第43-47页 |
3.2 渗透率建模方法研究 | 第47-58页 |
3.2.1 基于常规测井资料渗透率模型优化 | 第48-55页 |
3.2.2 基于核磁共振测井资料的渗透率模型优化 | 第55-57页 |
3.2.3 渗透率建模效果图 | 第57-58页 |
3.3 饱和度建模方法研究 | 第58-63页 |
第四章 生物碎屑灰岩储层非均质性评价方法研究 | 第63-74页 |
4.1 储层层内非均质性评价 | 第63-65页 |
4.2 储层平面非均质性评价 | 第65-69页 |
4.3 储层层间非均质性评价 | 第69-74页 |
第五章 生物碎屑灰岩储层流体性质识别方法研究 | 第74-79页 |
5.1 测录试综合流体识别技术研究 | 第74-76页 |
5.1.1 交会图法识别流体性质 | 第74-75页 |
5.1.2 气测录井资料识别流体性质 | 第75-76页 |
5.2 流体识别效果 | 第76-79页 |
第六章 生物碎屑灰岩储层综合评价 | 第79-89页 |
6.1 有效储层下限的确定 | 第79-81页 |
6.1.1 物性参数下限 | 第79-80页 |
6.1.2 核磁共振T_2值及孔隙结构类型下限 | 第80-81页 |
6.2 储层类别划分 | 第81-87页 |
6.2.1 储层分类标准 | 第81-82页 |
6.2.2 不同级别储层典型测井响应特征 | 第82-87页 |
6.3 测井综合解释应用效果分析 | 第87-89页 |
结论 | 第89-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97-98页 |
致谢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