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有害植物及其清除论文--杂草论文

马唐生防菌Col-68(Colletotrichum sp.)生物学特性研究及遗传改良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0页
缩略词第10-12页
目录第12-17页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第17-32页
 第一章 微生物除草剂的研究进展第17-25页
  1 活体微生物除草剂的研究进展第17-21页
   ·真菌除草剂的研究进展第17-20页
   ·细菌及病毒微生物除草剂的研究进展第20-21页
  2 农用抗生素除草剂的研究进展第21-22页
  3 杂草生物防治的局限性第22-23页
   ·寄主单一性的限制第22-23页
   ·环境因子及制剂的影响第23页
   ·菌种退化,工业化生产难第23页
  4 马唐生防菌的研究进展第23-25页
 第二章 菌种遗传改良的研究进展第25-31页
  1 诱变技术在菌种改良中的应用第25-28页
   ·化学诱变第25-26页
   ·物理诱变第26-28页
  2 生物技术在菌种改良中的应用第28-31页
   ·原生质体转化第28-29页
   ·电转化法第29页
   ·限制性内切酶介导整合技术第29-30页
   ·农杆菌介导的转化(ATMT)第30-31页
 第三章 本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第31-32页
第二部分 研究内容第32-56页
 第一章 马唐生防菌Col-68(Colletotrichum sp.)生物学特性第32-40页
  1 前言第32-33页
  2 材料与方法第33-35页
   ·材料第33页
   ·不同环境因子对菌株Col-68菌丝生长及产孢的影响第33-34页
   ·不同环境因子对菌株Col-68分生孢子萌发试验第34-35页
   ·菌株Col-68液体发酵培养基的选择第35页
   ·数据统计与分析第35页
  3 结果与分析第35-38页
  4 讨论第38-40页
 第二章 马唐生防菌Col-68(Colletotrichum sp.)紫外诱变改良第40-47页
  1 前言第40页
  2 材料与方法第40-42页
   ·材料和试剂第40-41页
   ·孢子悬浮液的配制第41页
   ·紫外辐射敏感性测试第41页
   ·紫外诱变处理第41页
   ·诱变突变体保存第41-42页
   ·对诱变突变体生物学性状分析第42页
  3 结果与分析第42-46页
   ·菌株对紫外辐射的敏感性测试结果第42-43页
   ·紫外诱变处理菌株Col-68试验结果第43页
   ·对诱变菌株生物学性状分析结果第43-46页
  4 讨论第46-47页
 第三章 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介导的马唐生防菌Col-68(Colletotrichum sp.)转化及致病突变体筛选第47-56页
  1 前言第47页
  2 材料与方法第47-50页
   ·供试菌株、质粒与培养条件第47-48页
   ·培养基的配制第48页
   ·载体构建与引物设计第48页
   ·农杆菌的冻融法转化第48页
   ·马唐炭疽病菌菌株Col-68的T-DNA转化第48-49页
   ·菌株Col-68的DNA提取与转化子的检测第49-50页
   ·转化子的生物学特性分析第50页
  3 结果与分析第50-54页
   ·马唐炭疽病病菌转化子的获得第50页
   ·转化子的检测第50-52页
   ·转化子生物学性状分析结果第52-54页
  4 讨论第54-56页
参考文献第56-63页
附录A第63-65页
 1 质粒pBIG2RHPH2-GFP-GUS第63页
 2 菌株Col-68潮霉素敏感性测定第63-64页
 3 ATMT转化子潮霉素二次筛选第64-65页
附录B 马唐种子消毒与催芽第65-66页
附录C 常规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第66-74页
 1 真菌DNA提取(CTAB法)第66页
 2 农杆菌冻融法转化第66-67页
 3 PCR反应第67-68页
   ·PCR体系第67页
   ·PCR反应第67-68页
 4 Southern杂交酶切反应体系第68页
 5 DNA的琼脂糖电泳第68页
 6 DNA片段的凝胶回收第68-69页
 7 Southern杂交分析第69-74页
   ·试剂的配制第69-70页
   ·DIG-DNA探针标记第70页
   ·马唐炭疽病菌Col-68基因组DNA的消化、电泳及变性第70-71页
   ·DNA转膜第71-72页
   ·Southern杂交过程第72-73页
   ·免疫显色第73-7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74-75页
致谢第75-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根癌农杆菌介导深绿木霉(Trichoderma atroviride)T23转化体系的建立以及高效降解敌敌畏突变株筛选与应用研究
下一篇:雌激素和双酚A快速影响发育中大鼠海马NMDA受体活性及其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