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基础理论论文

基于易水学派的罗天益学术思想探讨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罗天益相关研究现状第11-19页
    第一章 关于罗天益生平及其著作的考证第11-12页
    第二章 对罗天益学术思想的具体研究第12-16页
        第一节 罗天益的学术思想渊源第12-13页
        第二节 罗天益的脾胃观第13-14页
        第三节 罗天益的三焦理论第14页
        第四节 罗天益的针灸特色第14页
        第五节 罗天益的遣药用方特点第14-15页
        第六节 罗天益因时制宜的治疗思路第15页
        第七节 罗天益的临证治疗特点第15-16页
            第一小节 中风第15-16页
            第二小节 妇科疾病第16页
    第三章 罗天益的进一步研究价值评述第16-17页
    参考文献第17-19页
前言第19-20页
第二部分 罗天益对易水学派的贡献第20-47页
    第一章 罗天益学术思想的形成背景第20-25页
        第一节 罗天益生平及学术形成社会背景第20-21页
        第二节 罗天益的学术渊源第21-25页
            第一小节 师承易水第21-23页
                1 张元素第21-22页
                2 李东垣第22页
                3 王好古第22-23页
            第二小节 博采众家第23页
            第三小节 根于经典第23-24页
            第四小节 宫廷医学第24-25页
    第二章 罗天益的学术思想内容第25-42页
        第一节 理论特色第25-35页
            第一小节 脾胃内伤学说第25-27页
                1 饮食所伤第25-26页
                2 劳倦内伤第26-27页
            第二小节 三焦辨证第27页
            第三小节 针灸特色第27-28页
            第四小节 因时制宜第28-29页
            第五小节 遣药用方第29-35页
                1 用药甘辛温补第29-30页
                2 反对滥下第30页
                3 药误永鉴第30-31页
                4 药类法象第31-32页
                5 剂型与给药方式第32页
                6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的分析第32-35页
            第六小节 整体论治第35页
            第七小节 小结第35页
        第二节 临证指导第35-42页
            第一小节 内科第35-39页
                1 中风第35-36页
                2 黄疽第36页
                3 内伤咳嗽第36-37页
                4 外感病第37-38页
                5 风证第38页
                6 泄痢第38-39页
            第二小节 外科第39-40页
                1 疮疡瘰疬第39页
                2 打扑损伤第39页
                3 眼目、鼻、耳、口诸病第39-40页
            第三小节 妇科疾病第40页
            第四小节 儿科第40页
            第五小节 小结第40-42页
    第三章 对易水学派的继承与发展第42-44页
    结语第44-46页
    参考文献第46-47页
致谢第47-48页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第48-50页
个人简介第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易水学派四家治疗头痛的用药规律研究
下一篇:紫斑的古代文献研究与学术源流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