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11-21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电力系统电压稳定 | 第12-16页 |
1.2.1 电压稳定性的定义和分类 | 第12-14页 |
1.2.2 电压稳定性的分析方法 | 第14-15页 |
1.2.3 戴维南等值参数辨识算法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 计及元件动态响应的电力系统电压稳定 | 第16-19页 |
1.3.1 元件动态响应的定义和分类 | 第16-17页 |
1.3.2 计及元件动态响应的电压稳定分析方法 | 第17-18页 |
1.3.3 计及元件动态响应的动态网络等值 | 第18-19页 |
1.4 含风电系统的电压稳定问题 | 第19-20页 |
1.5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20-21页 |
2 双馈风电系统模型 | 第21-29页 |
2.1 引言 | 第21-22页 |
2.2 风力发电系统动态模型 | 第22-26页 |
2.2.1 风速模型 | 第22-23页 |
2.2.2 风力机模型 | 第23-24页 |
2.2.3 桨距角控制模型 | 第24-26页 |
2.2.4 轴系模型 | 第26页 |
2.3 双馈感应发电机原理 | 第26-27页 |
2.4 双馈感应发电机数学模型 | 第27-28页 |
2.5 风电场等值模型 | 第28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3 不计元件动态响应的含风电场电力系统电压稳定性分析 | 第29-45页 |
3.1 引言 | 第29页 |
3.2 戴维南等值理论 | 第29-31页 |
3.2.1 戴维南等值的定义 | 第29-30页 |
3.2.2 传统戴维南等值参数计算方法及缺陷 | 第30-31页 |
3.3 基于幂级数展开的电力系统戴维南等值参数跟踪算法 | 第31-37页 |
3.3.1 算法的基本计算思路 | 第31-33页 |
3.3.2 简单双母线系统仿真 | 第33-34页 |
3.3.3 IEEE39节点系统仿真 | 第34-37页 |
3.4 基于戴维南等值参数的含风电系统电压稳定性分析 | 第37-44页 |
3.4.1 阻抗匹配原理 | 第37-38页 |
3.4.2 阻抗模裕度指标 | 第38-39页 |
3.4.3 含风电三机九节点系统电压稳定性仿真分析 | 第39-4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4 计及元件动态响应的含风电场电力系统电压稳定性分析 | 第45-62页 |
4.1 引言 | 第45-46页 |
4.2 现有单端口耦合等值模型 | 第46-47页 |
4.2.1 初始单端口耦合等值模型 | 第46页 |
4.2.2 计及负荷非线性增长的修正单端口耦合等值 | 第46-47页 |
4.3 计及元件动态响应的系统单端口耦合等值模型 | 第47-50页 |
4.3.1 发电机过励磁限制器在线判定 | 第48页 |
4.3.2 基于最大传输功率的线路有功传输指标 | 第48-49页 |
4.3.3 基于有功传输指标的单端口耦合等值参数在线修正 | 第49-50页 |
4.4 计及元件动态响应的中长期电压稳定性评估方法 | 第50-51页 |
4.4.1 电压稳定性指标 | 第50-51页 |
4.4.2 系统中长期电压稳定性评估方法 | 第51页 |
4.5 算例仿真 | 第51-61页 |
4.5.1 三机九节点算例仿真 | 第51-55页 |
4.5.2 IEEE39节点算例仿真 | 第55-59页 |
4.5.3 含风电三机九节点系统电压稳定性仿真分析 | 第59-61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62-64页 |
5.1 全文结论 | 第62-63页 |
5.2 未来工作与展望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