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旅游目的地形象测量方法与提升机制研究--以杭州为例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2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12-20页 |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13-18页 | 
| 一、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概念模型 | 第14-15页 | 
| 二、旅游目的地形象测量 | 第15-16页 | 
| 三、目的地形象推广与传播 | 第16-18页 | 
| 第三节 研究思路 | 第18页 | 
| 第四节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 第五节 研究难点 | 第19-20页 | 
| 第二章 会议旅游目的地形象解构 | 第20-29页 | 
| 第一节 会议旅游目的地形象概念 | 第20-25页 | 
| 一、会议旅游概念 | 第20-21页 | 
| (一) 会议 | 第20页 | 
| (二) 会展旅游与会议旅游 | 第20-21页 | 
| 二、会议旅游的需求与供给 | 第21-22页 | 
| (一) 需求 | 第21页 | 
| (二) 供给者 | 第21页 | 
| (三) 中间商 | 第21-22页 | 
| 三、会议旅游目的地形象概念 | 第22-25页 | 
| (一) 旅游目的地形象 | 第22-23页 | 
| (二) 会议旅游目的地形象 | 第23-24页 | 
| (三) 会议旅游目的地形象特征 | 第24-25页 | 
| 第二节 会议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构成 | 第25-27页 | 
| 一、感知形象的心理学构成 | 第25页 | 
| (一) 认知形象的维度分解 | 第25页 | 
| (二) 情感形象的维度分解 | 第25页 | 
| 二、会议旅游目的地形象构成 | 第25-27页 | 
| (一) 会议旅游目的地认知形象的构成要素 | 第25-26页 | 
| (二) 会议旅游目的地情感形象的构成要素 | 第26-27页 | 
| 第三节 会议旅游目的地形象作用 | 第27-29页 | 
| 一、会议旅游目的地供给方 | 第27页 | 
| (一) 产生强大的互动共赢效应 | 第27页 | 
| (二) 提高城市政治经济和社会效益 | 第27页 | 
| 二、会议旅游目的地需求者 | 第27-29页 | 
| (一) 诱发会议旅游者的出游动机 | 第27-28页 | 
| (二) 增强会议组织者和会议旅游者的购买信心 | 第28-29页 | 
| 第三章 会议旅游目的地形象测量方法 | 第29-36页 | 
| 第一节 会议旅游目的地形象测量的方法 | 第29-32页 | 
| 一、结构法 | 第29-31页 | 
| (一) 因子分析法 | 第30页 | 
| (二) 重要性-满意度分析法 | 第30-31页 | 
| 二、非结构法 | 第31-32页 | 
| 第二节 会议旅游目的地形象测量的工具 | 第32-34页 | 
| 一、测量工具 | 第32页 | 
| 二、量表生成方法 | 第32-34页 | 
| 第三节 会议旅游目的地形象测量的程序 | 第34-36页 | 
| 第四章 会议旅游目的地形象提升与推广机制 | 第36-46页 | 
| 第一节 会议旅游目的地形象要素系统 | 第36-38页 | 
| 一、核心要素 | 第36-37页 | 
| 二、旅游支持要素 | 第37页 | 
| 三、社会支持要素 | 第37页 | 
| 四、会议旅游目的形象系统的特性 | 第37-38页 | 
| (一) 集合性 | 第37页 | 
| (二) 相关性 | 第37页 | 
| (三) 层次性 | 第37页 | 
| (四) 整体性 | 第37-38页 | 
| 第二节 会议旅游目的地形象提升的路径 | 第38页 | 
| 一、塑造城市会议品牌 | 第38页 | 
| 二、打造城市文化品牌 | 第38页 | 
| 三、建设区域会议旅游目的地形象 | 第38页 | 
| 第三节 城市会议旅游目的地形象提升的方法 | 第38-41页 | 
| 一、核心要素的提升 | 第39-40页 | 
| (一) 注重会议人才的培养 | 第39页 | 
| (二) 提升会展服务水平 | 第39页 | 
| (三) 完善会议设施 | 第39页 | 
| (四) 丰富会议的举办经验 | 第39-40页 | 
| 二、旅游支持要素的提升 | 第40页 | 
| (一) 旅游设施与服务 | 第40页 | 
| (二) 打造独特的会议旅游产品 | 第40页 | 
| 三、社会支持要素的提升 | 第40-41页 | 
| (一) 提升城市社会环境 | 第40页 | 
| (二) 提高城市自然环境竞争力 | 第40页 | 
| (三) 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 第40-41页 | 
| (四) 政府支持与公共服务 | 第41页 | 
| 第四节 会议旅游目的地形象推广机制 | 第41-46页 | 
| 一、传播对象 | 第42页 | 
| 二、会议旅游目的地形象推广组织 | 第42页 | 
| 三、形象传播方法 | 第42-46页 | 
| (一) 形象广告 | 第43页 | 
| (二) 网络传播 | 第43-44页 | 
| (三) 公共关系 | 第44页 | 
| (四) 宣传册及人际传播 | 第44-46页 | 
| 第五章 杭州会议旅游目的地形象测量与提升 | 第46-62页 | 
| 第一节 杭州会议旅游目的地形象测量 | 第46-55页 | 
| 一、杭州会议旅游发展总体状况 | 第46页 | 
| 二、杭州会议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第46-47页 | 
| 三、问卷调查设计 | 第47页 | 
| 四、调查实施 | 第47-48页 | 
| 五、调查结果分析 | 第48-54页 | 
| 六、结论 | 第54-55页 | 
| 第二节 杭州会议旅游目的地形象提升 | 第55-57页 | 
| 一、明确政府职能规范行业发展 | 第55页 | 
| 二、提供专业化的会议旅游服务 | 第55页 | 
| 三、增强杭州的可进入性 | 第55-56页 | 
| 四、加强国际风景旅游城市的综合建设 | 第56页 | 
| 五、加快会议旅游专业人才培养 | 第56页 | 
| 六、加强会议旅游软环境建设 | 第56-57页 | 
| 第三节 杭州会议旅游目的地形象推广 | 第57-62页 | 
| 一、加强对会议组织者的形象宣传 | 第57-58页 | 
| (一) 加强与跨国公司的合作 | 第57页 | 
| (二) 建立与国际会议协等国际组织的合作关系 | 第57-58页 | 
| 二、明确以杭州市政府为主体的形象传播组织 | 第58页 | 
| 三、拓展杭州会议旅游目的地形象宣传渠道 | 第58-62页 | 
| (一) 投放杭州会议旅游目的地形象广告 | 第58-59页 | 
| (二) 进行公共关系营销 | 第59-60页 | 
| (三) 加大杭州会议旅游的网络营销力度 | 第60页 | 
| (四) 鼓励旅行社积极参与杭州会议旅游营销 | 第60页 | 
| (五) 口碑宣传 | 第60-62页 |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62-63页 | 
| 第一节 论文主要创新点 | 第62页 | 
| 第二节 研究局限与展望 | 第62-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 附录 杭州会议旅游目的地形象问卷调查 | 第66-68页 | 
| 致谢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