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第一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9-11页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第三节 研究范围与方法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元代西湖诗、词、文作家研究 | 第16-79页 |
第一节 杭州文人 | 第17-28页 |
第二节 杭州方外人士 | 第28-31页 |
第三节 寓居杭州作家 | 第31-42页 |
第四节 任职杭州作家 | 第42-53页 |
第五节 游历杭州作家 | 第53-79页 |
第三章 元代西湖诗、词、文作品的题材分类研究 | 第79-121页 |
第一节 游览山水胜迹 | 第79-86页 |
一 西湖 | 第79-82页 |
二 孤山、南屏山、凤凰山等西湖周边山峰 | 第82-84页 |
三 钱塘江 | 第84-86页 |
四 旅途风景 | 第86页 |
第二节 赞美岁时节候 | 第86-93页 |
一 春 | 第87-89页 |
二 夏 | 第89-90页 |
三 秋 | 第90-92页 |
四 冬 | 第92-93页 |
第三节 咏唱典型意象 | 第93-103页 |
一 花 | 第93-97页 |
二 风、潮 | 第97-98页 |
二 晴 | 第98-99页 |
三 雨 | 第99-101页 |
四 雪 | 第101-102页 |
五 月 | 第102-103页 |
第四节 进行文人酬唱赠答活动 | 第103-108页 |
一 寄赠作品 | 第104-105页 |
二 送别作品 | 第105-107页 |
三 序跋作品 | 第107-108页 |
第五节 直接描摹西湖的文赋 | 第108-116页 |
第六节 应用文体中关于西湖的记载 | 第116-121页 |
一 传状 | 第116-117页 |
二 碑志 | 第117页 |
三 哀祭 | 第117-118页 |
四 奏议 | 第118-119页 |
五 挽诗、应制诗与干谒诗 | 第119-121页 |
第四章 元代作家群体的西湖题材创作活动 | 第121-136页 |
第一节 西湖竹枝词 | 第121-126页 |
第二节 文人集会中的西湖作品:玉山雅集与同名诗题倡和 | 第126-133页 |
第三节 元代西湖题画诗、题画词、题画文 | 第133-136页 |
第五章 元代西湖诗、词、文的艺术风格 | 第136-150页 |
第一节 西湖诗风:雅正、冲淡、绮丽交错并存 | 第136-141页 |
一 雅正之音 | 第136-139页 |
二 冲淡之风 | 第139-140页 |
三 绮丽之美 | 第140-141页 |
第二节 西湖词风:苏辛与周姜的渐趋融合 | 第141-146页 |
一 阔大宏远的北方西湖词 | 第142-143页 |
二 秀丽和雅的南方西湖词 | 第143-144页 |
三 豪壮清疏、伉爽明丽的西湖词风 | 第144-146页 |
第三节 西湖文风:宗唐尊宋原则下的多元化文风 | 第146-150页 |
一 前期:文风清雅自然、冲淡平和 | 第146-147页 |
二 后期:经世致用与张扬性情并存 | 第147-150页 |
第六章 元代西湖诗、词、文的价值与影响 | 第150-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153-170页 |
致谢 | 第170-17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第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