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地区腐败水平与高管腐败
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4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第二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11页 |
二、研究框架 | 第11-12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第三节 研究创新点 | 第13-14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4-21页 |
第一节 高管腐败的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一、高管腐败的定义 | 第14页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三、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第二节 内部控制与高管腐败的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第三节 内部控制、制度环境与高管腐败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第三章 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 第21-27页 |
第一节 理论基础 | 第21-23页 |
一、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1页 |
二、委托代理理论 | 第21-22页 |
三、寻租理论 | 第22-23页 |
第二节 内部控制对高管腐败的抑制效应 | 第23-24页 |
第三节 地区腐败水平的调节作用 | 第24-27页 |
第四章 研究设计 | 第27-31页 |
第一节 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 第27页 |
第二节 变量定义和计量 | 第27-29页 |
一、被解释变量 | 第27页 |
二、解释变量 | 第27-28页 |
三、调节变量 | 第28页 |
四、控制变量 | 第28-29页 |
第三节 模型设定 | 第29-30页 |
第四节 统计方法和工具 | 第30-31页 |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0页 |
二、相关性分析 | 第30页 |
三、二元Logit回归分析 | 第30页 |
四、线性回归分析 | 第30-31页 |
第五章 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 第31-41页 |
第一节 描述性统计 | 第31-32页 |
第二节 相关性分析 | 第32-34页 |
第三节 实证结果与分析 | 第34-36页 |
一、内部控制与高管腐败的实证结果与分析 | 第34-35页 |
二、地区腐败水平的抑制作用分析 | 第35-36页 |
第四节 稳健性检验 | 第36-39页 |
一、对样本进行分组重新回归 | 第36-38页 |
二、采用2010-2011年数据重新回归 | 第38-39页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第六章 案例分析 | 第41-49页 |
第一节 案例概述 | 第41-42页 |
一、中石油发展情况介绍 | 第41页 |
二、中石油腐败案介绍 | 第41-42页 |
三、中石油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历程 | 第42页 |
第二节 案例分析 | 第42-47页 |
一、内部治理机制存在缺陷 | 第42-45页 |
二、地区腐败环境滋生高管腐败 | 第45-47页 |
第三节 案例总结 | 第47-49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 第49-53页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49页 |
第二节 启示与建议 | 第49-51页 |
一、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 第50页 |
二、净化企业外部制度环境,降低地区腐败水平 | 第50-51页 |
第三节 研究局限性与展望 | 第51-53页 |
一、研究局限性 | 第51页 |
二、研究展望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1. 期刊 | 第53-56页 |
2. 学位论文 | 第56-57页 |
后记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