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石斛多倍体诱导与鉴定评价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8页 |
1.1 植物多倍体诱变 | 第10-12页 |
1.1.1 自然界中的染色体加倍 | 第10页 |
1.1.2 物理方法诱导染色体组加倍 | 第10-11页 |
1.1.3 化学药剂诱导染色体组加倍 | 第11-12页 |
1.2 植物多倍体鉴定 | 第12-13页 |
1.2.1 形态学鉴定 | 第12页 |
1.2.2 流式术鉴定 | 第12页 |
1.2.3 细胞学鉴定 | 第12-13页 |
1.2.4 染色体鉴定 | 第13页 |
1.3 植物多倍体的特点 | 第13-14页 |
1.3.1 多倍体植株的巨大性 | 第13页 |
1.3.2 多倍体植株的化学成分含量提高 | 第13-14页 |
1.3.3 多倍体植株的抗性 | 第14页 |
1.3.4 多倍体植株生长缓慢 | 第14页 |
1.4 多倍体诱变在药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 第14-15页 |
1.5 本研究选题依据 | 第15-16页 |
1.5.1 研究对象概述 | 第15-16页 |
1.5.2 本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16页 |
1.6 课题的创新性 | 第16-17页 |
1.7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1.7.1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1.7.2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8-25页 |
2.1 华石斛原胚原球茎的诱导 | 第18-19页 |
2.1.1 华石斛蒴果采集与保存 | 第18页 |
2.1.2 供试试剂与所需设备 | 第18页 |
2.1.3 方法 | 第18-19页 |
2.2 华石斛的化学离体诱变 | 第19-20页 |
2.2.1 材料 | 第19页 |
2.2.2 供试试剂与所需设备 | 第19页 |
2.2.3 方法 | 第19-20页 |
2.3 华石斛多倍体的鉴定 | 第20-22页 |
2.3.1 材料 | 第20页 |
2.3.2 供试试剂与所需设备 | 第20页 |
2.3.3 方法 | 第20-22页 |
2.4 华石斛多倍体的评价 | 第22-24页 |
2.4.1 材料 | 第22页 |
2.4.2 供试试剂与所需设备 | 第22页 |
2.4.3 方法 | 第22-24页 |
2.5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24-25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5-41页 |
3.1 华石斛多倍体的离体诱变 | 第25-29页 |
3.1.1 化学诱导对种胚存活率的影响 | 第25-26页 |
3.1.2 化学诱导对诱导率的影响 | 第26-27页 |
3.1.3 化学诱导对幼苗生长的影响 | 第27-29页 |
3.2 华石斛多倍体的鉴定 | 第29-33页 |
3.2.1 形态学鉴定 | 第29-30页 |
3.2.2 流式术鉴定 | 第30-31页 |
3.2.3 细胞学鉴定 | 第31-32页 |
3.2.4 染色体鉴定 | 第32-33页 |
3.3 华石斛多倍体的评价 | 第33-41页 |
3.3.1 华石斛多倍体的稳定性 | 第33-34页 |
3.3.2 华石斛多倍体的抗热性 | 第34-40页 |
3.3.3 华石斛多倍体的多糖含量 | 第40-41页 |
4. 讨论 | 第41-48页 |
4.1 华石斛多倍体的离体诱变 | 第41-43页 |
4.1.1 不同处理下种胚的存活率 | 第41-42页 |
4.1.2 不同处理下四倍体的诱导率 | 第42页 |
4.1.3 不同处理对幼苗生长情况的影响 | 第42-43页 |
4.2 不同鉴定方法的效果与选择 | 第43-44页 |
4.2.1 形态学鉴定 | 第43页 |
4.2.2 流式术鉴定 | 第43页 |
4.2.3 细胞学鉴定 | 第43-44页 |
4.2.4 染色体鉴定 | 第44页 |
4.3 华石斛多倍体的品质分析 | 第44-48页 |
4.3.1 华石斛多倍体的稳定性 | 第44-45页 |
4.3.2 华石斛多倍体的抗热性 | 第45-46页 |
4.3.3 华石斛多倍体的多糖含量 | 第46-48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48-51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48-50页 |
5.2 建议与展望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7页 |
个人简介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