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德广场古田项目大型深基坑变形监测与数值模拟分析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 深基坑变形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1 国外深基坑变形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内深基坑变形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3-15页 |
第二章 基坑变形技术研究 | 第15-24页 |
2.1 深基坑工程的特点 | 第15-16页 |
2.2 基坑变形机理分析 | 第16-17页 |
2.3 深基坑工程变形监测 | 第17-23页 |
2.3.1 基坑监测目的 | 第17-18页 |
2.3.2 常见的监测项目及监测方法 | 第18-2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深基坑工程监测 | 第24-54页 |
3.1 工程概况 | 第24-27页 |
3.1.1 项目概况 | 第24-25页 |
3.1.2 周边环境 | 第25页 |
3.1.3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 第25-27页 |
3.1.4 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 第27页 |
3.2 支护结构设计 | 第27-31页 |
3.2.1 支护结构设计要求 | 第27页 |
3.2.2 基坑支护设计 | 第27-31页 |
3.3 土方开挖 | 第31-32页 |
3.3.1 土方开挖的原则 | 第31页 |
3.3.2 开挖分层分区 | 第31页 |
3.3.3 三阶段开挖 | 第31-32页 |
3.4 工程特点、难点分析 | 第32-33页 |
3.5 基坑监测方案 | 第33-39页 |
3.5.1 监测项目 | 第33-36页 |
3.5.2 监测预警值 | 第36-39页 |
3.6 实测数据分析 | 第39-53页 |
3.6.1 支护结构深层水平位移 | 第39-44页 |
3.6.2 留土平台深层水平位移 | 第44-47页 |
3.6.3 轻轨及高架桥桥墩沉降 | 第47-48页 |
3.6.4 周边建筑沉降 | 第48页 |
3.6.5 周边道路沉降 | 第48-49页 |
3.6.6 立柱隆起 | 第49-50页 |
3.6.7 角支撑轴力监测 | 第50-51页 |
3.6.8 钢管撑轴力 | 第51-53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四章 基坑异常情况分析及处理措施 | 第54-73页 |
4.1 概述 | 第54页 |
4.2 支护结构与周边土体大裂缝 | 第54-58页 |
4.2.1 情况介绍 | 第54-56页 |
4.2.2 原因分析 | 第56-57页 |
4.2.3 应对措施 | 第57-58页 |
4.3 支护桩开裂 | 第58-61页 |
4.3.1 情况介绍 | 第58-60页 |
4.3.2 原因分析 | 第60页 |
4.3.3 应对措施 | 第60-61页 |
4.4 坑底流沙 | 第61-72页 |
4.4.1 情况介绍 | 第61-64页 |
4.4.2 原因分析 | 第64-65页 |
4.4.3 西南角坑底流沙治理及其影响情况 | 第65-69页 |
4.4.4 东北角坑底流沙治理及其影响情况 | 第69-7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五章 数值模拟分析 | 第73-98页 |
5.1 有限元法 | 第73-74页 |
5.2 有限元模型概述 | 第74-81页 |
5.2.1 模型材料、属性 | 第74-78页 |
5.2.2 绘制CAD线框 | 第78-79页 |
5.2.3 实体建模及网格划分 | 第79-81页 |
5.3 计算结果 | 第81-91页 |
5.3.1 地应力平衡 | 第81页 |
5.3.2 地表沉降分析 | 第81-84页 |
5.3.3 支护结构水平位移分析 | 第84-86页 |
5.3.4 留土平台水平位移分析 | 第86-87页 |
5.3.5 四角内支撑结构内力分析 | 第87-90页 |
5.3.6 钢管撑轴力分析 | 第90-91页 |
5.4 模拟结果与监测结果对比分析 | 第91-96页 |
5.4.1 周边沉降对比 | 第91页 |
5.4.2 支护桩深层水平位移对比分析 | 第91-94页 |
5.4.3 留土平台深层水平位移对比分析 | 第94-95页 |
5.4.4 角撑轴力对比分析 | 第95-96页 |
5.5 模拟情况与基坑异常情况对比分析 | 第96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96-98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8-100页 |
6.1 结论 | 第98-99页 |
6.2 展望 | 第99-100页 |
致谢 | 第100-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