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工业区规划、商业区规划论文

广州创意产业园的场所精神营造方法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2-19页
    1.1 选题背景第12-14页
        1.1.1 遭受冲击的地域文化第12页
        1.1.2 场地精神的失落第12-13页
        1.1.3 工业遗产的出现和发展第13页
        1.1.4 创意产业园的发展趋势第13-14页
        1.1.5 新时代的需求第14页
    1.2 研究的目的第14页
    1.3 研究的意义第14-15页
    1.4 国内外相关研究第15-17页
        1.4.1 国内研究现状第15-16页
        1.4.2 国外研究现状第16-17页
    1.5 研究的内容、方法第17-18页
        1.5.1 研究内容第17页
        1.5.2 研究方法第17-18页
        1.5.3 论文框架第18页
    1.6 本章小结第18-19页
2. 相关概念及理论概述第19-23页
    2.1 工业遗产的相关概念第19页
        2.1.1 工业遗产的概念第19页
        2.1.2 工业遗产景观改造的概念第19页
    2.2 创意产业园的相关概念第19-20页
        2.2.1 创意产业的概念第19-20页
        2.2.2 创意产业园的概念第20页
    2.3 场所精神的相关概念第20-21页
        2.3.1 场所精神的概念第20页
        2.3.2 场所精神的产生第20-21页
        2.3.3 场所精神的特征第21页
    2.4 相关理论第21-22页
        2.4.1 现象学理论第21-22页
        2.4.2 符号学理论第22页
        2.4.3 环境心理学理论第22页
    2.5 本章小结第22-23页
3. 场所精神对于创意产业园营造的影响第23-27页
    3.1 基于不同的场所精神所形成的创意产业园种类第23-24页
        3.1.1 游览价值较高的传统文化园区第23页
        3.1.2 凭借自身区位优势得以保留的休闲区第23页
        3.1.3 艺术氛围浓厚的自由创作区第23页
        3.1.4 依附高新技术的技术产业园第23-24页
        3.1.5 以大学为区位依托的研究产业园第24页
    3.2 场所精神在创意产业园建立的影响要素分析第24-25页
        3.2.1 尊重场地的原生态环境第24-25页
        3.2.2 重现场所的历史痕迹第25页
        3.2.3 融合场地的地域文化第25页
        3.2.4 符合场地的宗教信仰第25页
    3.3 场所精神在创意产业园营造的意义第25-27页
        3.3.1 保留并延续场所的记忆第26页
        3.3.2 发扬地域文化第26页
        3.3.3 分析场所精神体验机制第26页
        3.3.4 遵守场地可持续性发展方针第26-27页
    3.4 本章小结第27页
4. 基于场所精神的广州地区创意产业园研究第27-51页
    4.1 广州地区创意产业园的发展背景第27-34页
        4.1.1 广州的工业遗产的发展历史第27-28页
        4.1.2 影响广州工业遗产保护与在利用的政策因素第28-29页
        4.1.3 广州创意产业园的分布情况和特点第29-32页
        4.1.4 广州创意产业园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第32-33页
        4.1.5 发展创意产业园对广州的影响和意义第33页
        4.1.6 案例挑选原则第33-34页
    4.2 生活气息浓重的红专厂创意产业园第34-41页
        4.2.1 场所历史背景分析第34-35页
        4.2.2 场所运营定位分析第35页
        4.2.3 场所公共空间分析第35-37页
        4.2.4 场所建筑分析第37-39页
        4.2.5 场所景观设计分析第39-41页
        4.2.6 场所文脉分析第41页
    4.3 创新现代的TIT创意园第41-46页
        4.3.1 场所历史背景分析第41-42页
        4.3.2 场所运营定位分析第42页
        4.3.3 场所公共空间分析第42-44页
        4.3.4 场所景观资源设计分析第44-45页
        4.3.5 场所文脉分析第45-46页
    4.4 时尚高雅的太古仓码头第46-50页
        4.4.1 场所历史背景分析第46-48页
        4.4.2 场所运营定位分析第48页
        4.4.3 场所公共空间分析第48-49页
        4.4.4 场所景观设计分析第49页
        4.4.5 场所文脉分析第49-50页
    4.5 场所精神在广州地区创意产业园营造中出现的问题第50页
        4.5.1 场所环境逐渐消失,场所精神逐渐消磨第50页
        4.5.2 场所功能定位重复,场所精神辨识度低第50页
        4.5.3 场所空间混乱,场所精神模糊第50页
    4.6 本章小结第50-51页
5. 场所精神在创意产业园的营造策略研究第51-72页
    5.1 国内外成功的创意产业园案例第51-55页
        5.1.1 北京798艺术区第51-52页
        5.1.2 成都东郊记忆第52-53页
        5.1.3 泰晤士河南岸艺术区第53-54页
        5.1.4 纽约SOHO第54页
        5.1.5 案例对比第54-55页
    5.2 场所精神的体验第55-58页
        5.2.1 自然环境因素的场所精神体验第55-56页
        5.2.2 人造环境因素的场所精神体验第56-57页
        5.2.3 精神行为因素的场所精神体验第57-58页
    5.3 场所精神在创意产业园营造时应遵守的原则第58-63页
        5.3.1 尽可能保留场地的基本质量和属性第58-59页
        5.3.2 以体验为媒介,创造场所精神第59-61页
        5.3.3 把场地记忆提取并融入改造,重现其历史价值第61-62页
        5.3.4 本土文化需在场所精神中得到充分展现第62-63页
        5.3.5 场所精神需符合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第63页
    5.4 场所精神在创意产业园营造中的设计要点第63-68页
        5.4.1 正确的规划策略是形成场所精神的前提条件第63-64页
        5.4.2 正确的空间组合和要素重组是场所精神重现的必然步骤第64-67页
        5.4.3 强化场所特征是场所精神得以体现的有效表达形式第67页
        5.4.4 把地域文化融入场所改造中是场所精神差异化的重要设计手法第67-68页
    5.5 细节在场所精神营造的具体设计第68-70页
        5.5.1 色彩、质感的暗示作用第68页
        5.5.2 建筑立面的处理第68-69页
        5.5.3 景观设施小品的设计第69-70页
    5.6 创业产业园的运营管理与场所精神的关系第70-72页
        5.6.1 场所的经营统筹管理第70-71页
        5.6.2 场所的活动组织第71页
        5.6.3 场所的公共设施管理第71-72页
    5.7 功能对于创意产业园的场所精神的影响第72页
    5.8 本章小结第72页
6. 场所精神对我国工业遗产保护与改造的启示第72-76页
    6.1 我国工业遗产保护与改造的现存问题第72-73页
    6.2 场所精神在工业景观营造的必要性第73页
    6.3 场所精神是中国城市工业遗产保护的核心价值选择第73-74页
    6.4 工业景观体现场所精神的建议第74页
    6.5 结论第74-76页
致谢第76-77页
参考文献第77-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市建设工程质量的政府监督管理研究--以某市商业中心工程为例
下一篇:广州从化溪头村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