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鲍菇优良杂交新菌株选育研究
致谢 | 第1-6页 |
目录 | 第6-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1 引言 | 第11-13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3-18页 |
·选择育种 | 第13页 |
·诱变育种 | 第13页 |
·杂交育种 | 第13-14页 |
·原生质体技术育种 | 第14页 |
·基因工程育种 | 第14-15页 |
·RFLP标记 | 第15-16页 |
·RAPD标记 | 第16页 |
·ISSR分子标记 | 第16-18页 |
3 材料和方法 | 第18-23页 |
·材料 | 第18-19页 |
·供试菌株及其来源 | 第18页 |
·培养基 | 第18-19页 |
·试验方法 | 第19-23页 |
·菌丝体生长速度和生长势分析 | 第19页 |
·栽培袋制作 | 第19页 |
·各菌株的抗逆性 | 第19页 |
·各菌株农艺性状 | 第19页 |
·各菌株出菇周期 | 第19页 |
·菌丝体准备 | 第19页 |
·模板DNA的制备 | 第19-20页 |
·PCR反应及电泳 | 第20页 |
·数据分析 | 第20-21页 |
·单孢稀释分离及鉴定 | 第21页 |
·担孢子单核菌丝交配反应测试 | 第21页 |
·杂交亲本及杂交子代的ISSR分析 | 第21页 |
·杂交菌株出菇试验 | 第21-23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23-38页 |
·亲本的选配 | 第23-29页 |
·菌丝体生长速度和生长势分析 | 第23页 |
·菌株抗逆性 | 第23-24页 |
·各菌株栽培周期和产量 | 第24-26页 |
·各菌株鲜菇外观质量 | 第26页 |
·12个菌株的ISSR分析 | 第26-29页 |
·菌株之间的杂交与分析 | 第29-34页 |
·单核菌丝的鉴别与形态观察 | 第29-30页 |
·单核交配型分析 | 第30页 |
·亲本单核体的ISSR图图谱的比较 | 第30-31页 |
·杂交组合菌丝生长速度及生长势 | 第31-32页 |
·亲本菌株及其杂交菌株的ISSR图谱及分析 | 第32-34页 |
·杂交菌株农艺性状 | 第34-38页 |
·菌株抗逆性 | 第34-35页 |
·杂交菌株鲜菇质量 | 第35-38页 |
5 讨论 | 第38-40页 |
6 结论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5页 |
作者简历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