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政治制度与国家机构论文--政治制度论文--公民权利与义务论文

中国转型期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网络参与研究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绪论第10-20页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0-12页
        (一)研究目的第10-11页
        (二)研究意义第11-12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第12-18页
        (一)国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第12-14页
        (二)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第14-18页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第18-20页
        (一)研究思路第18页
        (二)研究方法第18-20页
第一章 转型期公共政策制定与公民网络参与概述第20-33页
    第一节 社会转型概述第20-22页
        一、社会转型的含义第20页
        二、社会转型的特征第20-21页
        三、社会转型的类型第21-22页
    第二节 转型期公共政策与公共政策制定第22-25页
        一、公共政策第22页
        二、公共政策制定第22-25页
        三、转型期的公共政策制定第25页
    第三节 转型期公民网络参与第25-28页
        一、公民网络参与第25-28页
        二、转型期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网络参与第28页
    第四节 国外相关经验及启示与警示第28-32页
        一、美国网络政治选举第28-30页
        二、“阿拉伯之春”与网络民主第30-31页
        三、启示与警示第31-32页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二章 中国转型期公民网络参与影响公共政策制定的现状第33-48页
    第一节 公民网络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主体与客体第33-35页
        一、公民网络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主体第33-34页
        二、公民网络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客体第34-35页
    第二节 公民网络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动因和趋向第35-40页
        一、公民网络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动因第35-37页
        二、公民网络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趋向第37-40页
    第三节 公民网络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形成机制和路径第40-47页
        一、公民网络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形成机制第40-45页
        二、公民网络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具体路径第45-47页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三章 中国转型期公民网络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第48-58页
    第一节 功能性缺陷:公民网络参与的主体问题及原因分析第48-51页
        一、公民网络参与的非理性阻碍民主政治有序发展第48-50页
        二、公民网络参与主体的边缘化导致参政冷漠第50页
        三、网络群体极化引发极端网络参与第50-51页
    第二节 保障性缺位:公民网络参与中的政府问题及原因分析第51-53页
        一、政府回应欠缺和监管不足第51-52页
        二、政府网站建设不完善第52页
        四、政府回应滞后第52-53页
    第三节 成熟性缺失:公民网络参与的文化问题及原因分析第53-54页
        一、传统政治文化制约第53-54页
        二、参与型政治文化尚未成熟第54页
    第四节 合理性缺乏:公民网络参与的政策制定问题及原因分析第54-57页
        一、非真实民意影响政策问题界定第54-55页
        二、贬低社会精英在政策制定中的作用第55-56页
        三、质疑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法理程序第56页
        四、易产生政策博弈冲突第56-57页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四章 中国转型期公民网络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发展对策第58-66页
    第一节 培育合格的公民网络参与主体第58-60页
        一、培养现代公民意识第58页
        二、培育现代文化第58-59页
        三、加强网民参与能力的培养第59页
        四、培养积极正面的网络意见领袖第59-60页
    第二节 加强政府应对政策制定中网络舆情的能力建设第60-62页
        一、加强网络政治参与的监管第60-61页
        二、创新完善政府的信息宣传第61页
        三、引导网络舆论走向理性第61-62页
    第三节 提高国家政治发展程度第62-64页
        一、加强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第62-63页
        二、借助信息化打造政务公开第63-64页
    第四节 完善政策制定过程第64-65页
        一、公共政策制定过程公开透明化第64页
        二、采用网络民意调查第64页
        三、实现政策制定程序的合法化第64-65页
        四、强化公众在政策制定中的博弈能力第65页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结论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1页
致谢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东国家城市治理研究
下一篇:突发事件下楼梯区域行人疏散行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