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21页 |
| 1.1 课题背景 | 第10页 |
| 1.2 超硬材料刀具概述 | 第10-11页 |
| 1.3 聚晶金刚石刀具材料发展概述 | 第11-17页 |
| 1.3.1 人造金刚石的概况 | 第12-13页 |
| 1.3.2 聚晶金刚石刀具材料pcd/pdc的发展概况 | 第13-16页 |
| 1.3.3 聚晶金刚石刀具材料pcd/pdc的类型 | 第16-17页 |
| 1.3.4 pcd/pdc刀具的常用结合剂 | 第17页 |
| 1.4 以tic_x为基础的新型pcd/pdc结合剂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 1.4.1 非化学计量比化合物 | 第18-19页 |
| 1.4.2 以tic_x为基础的新型pcd/pdc结合剂 | 第19-20页 |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 第2章 实验材料及研究方法 | 第21-35页 |
| 2.1 试验材料 | 第21页 |
| 2.2 试验设备 | 第21-22页 |
| 2.3 实验方法及原理 | 第22-35页 |
| 2.3.1 tic_(0.5)粉体制备 | 第22-24页 |
| 2.3.2 真空碳管炉热处理 | 第24页 |
| 2.3.3 高温高压烧结 | 第24-28页 |
| 2.3.4 放电等离子烧结(sps) | 第28-30页 |
| 2.3.5 样块的表面磨抛处理 | 第30页 |
| 2.3.6 物相分析与半定量计算 | 第30页 |
| 2.3.7 维氏硬度测试 | 第30-31页 |
| 2.3.8 断裂韧性测试 | 第31-32页 |
| 2.3.9 微观结构检测及形貌分析 | 第32页 |
| 2.3.10 体积密度测试 | 第32-33页 |
| 2.3.11 磨耗比测试 | 第33-35页 |
| 第3章 tic_(0.5)/过渡金属碳化物高温高压烧结行为研究 | 第35-51页 |
| 3.1 前言 | 第35页 |
| 3.2 tic_(0.5)/zrc烧结体的物相与性能研究 | 第35-38页 |
| 3.2.1 tic_(0.5)/zrc烧结体原料的混合和烧结 | 第35-36页 |
| 3.2.2 烧结体的物相组成及性能分析 | 第36-38页 |
| 3.3 tic_(0.5)/zrb_2烧结体的物相与性能研究 | 第38-41页 |
| 3.3.1 tic_(0.5)和zrb_2原料的混合和烧结 | 第38-39页 |
| 3.3.2 烧结体的物相组成及性能分析 | 第39-41页 |
| 3.4 tic_(0.5)/wc烧结体的物相与性能研究 | 第41-44页 |
| 3.4.1 tic_(0.5)和不同体积分数wc烧结体的制备 | 第41页 |
| 3.4.2 烧结体的物相组成及性能分析 | 第41-44页 |
| 3.5 金刚石与结合剂复相烧结研究 | 第44-50页 |
| 3.5.1 以tczcwc为结合剂的pcd的高压烧结研究 | 第45-46页 |
| 3.5.2 以tic_(0.5)/tac/b_4c/w为结合剂的pdc的高压烧结研究 | 第46-49页 |
| 3.5.3 烧结制备的pcd、pdc的相对密度、磨耗比测试 | 第49-50页 |
| 3.6 本章小节 | 第50-51页 |
| 第4章 非化学计量比复合化合物(ti,m)c_x的制备及烧结行为的研究 | 第51-68页 |
| 4.1 前言 | 第51页 |
| 4.2 (ti,mo)c_(0.7)的制备及高温高压烧结行为研究 | 第51-54页 |
| 4.2.1 tic与mo粉体机械合金化 | 第51-52页 |
| 4.2.2 烧结体的物相组成及性能分析 | 第52-54页 |
| 4.3 (ti,nb)c_(0.7)的制备及高温高压烧结行为研究 | 第54-57页 |
| 4.3.1机械合金化制备(ti,nb)c_(0.7) | 第54页 |
| 4.3.2 烧结体的物相组成及性能分析 | 第54-57页 |
| 4.4 (ti,nb)c_x的制备及sps行为研究 | 第57-62页 |
| 4.4.1 烧结体的物相组成及性能分析 | 第57页 |
| 4.4.2 烧结体的物相组成及性能分析 | 第57-62页 |
| 4.5 (ti,v)c_x的制备及sps行为研究 | 第62-67页 |
| 4.5.1 机械合金化制备(ti,v)c_x | 第62页 |
| 4.5.2 烧结体的物相组成及性能分析 | 第62-67页 |
| 4.6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 结论 | 第68-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73-74页 |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