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3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10页 |
1.2 高熵合金的定义及重要性 | 第10-14页 |
1.2.1 高熵合金的定义 | 第10-11页 |
1.2.2 高熵合金的分类 | 第11-12页 |
1.2.3 高熵合金的重要意义 | 第12-14页 |
1.3 四大核心效应 | 第14-17页 |
1.3.1 高熵效应 | 第14页 |
1.3.2 晶格畸变效应 | 第14-15页 |
1.3.3 迟滞扩散效应 | 第15-16页 |
1.3.4 鸡尾酒效应 | 第16-17页 |
1.4 高熵合金的机械性能 | 第17-20页 |
1.4.1 室温性能 | 第17-18页 |
1.4.2 低温性能 | 第18-19页 |
1.4.3 高温性能 | 第19-20页 |
1.5 高熵合金的最新进展 | 第20-21页 |
1.6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1-23页 |
第2章 实验设计与方法 | 第23-28页 |
2.1 实验方案 | 第23页 |
2.2 实验材料 | 第23-24页 |
2.3 高熵合金成分设计 | 第24-25页 |
2.4 样品制备设备 | 第25-26页 |
2.4.1 高精度电子天平 | 第25页 |
2.4.2 真空电弧炉 | 第25页 |
2.4.3 管式真空炉 | 第25-26页 |
2.5 表征及测试方法 | 第26-28页 |
2.5.1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26页 |
2.5.2 扫描电子显微分析 | 第26页 |
2.5.3 透射电子显微分析 | 第26-27页 |
2.5.4 室温压缩性能测试 | 第27页 |
2.5.5 高温压缩 | 第27-28页 |
第3章 Al_xCo_(15)Cr_(15)Ni_(70-x)高熵合金的结构和性能 | 第28-44页 |
3.1 引言 | 第28页 |
3.2 Al_xCo_(15)Cr_(15)Ni_(70-x)高熵合金的相组成 | 第28-31页 |
3.3 Al含量对生成相的影响 | 第31-33页 |
3.4 Al_xCo_(15)Cr_(15)Ni_(70-x)高熵合金的微观组织 | 第33-35页 |
3.5 Al_(19.3)Co_(15)Cr_(15)Ni_(50.7) 高熵合金中的DSC分析 | 第35-36页 |
3.6 Al_xCo_(15)Cr_(15)Ni_(70-x)高熵合金中的 γ′相 | 第36-38页 |
3.7 Al_xCo_(15)Cr_(15)Ni_(70-x)高熵合金机械性能 | 第38-42页 |
3.7.1 维氏硬度 | 第38-39页 |
3.7.2 室温及高温压缩性能 | 第39-41页 |
3.7.3 γ′相的强化作用 | 第41-42页 |
3.7.4 Al_(19.3) 合金的比强度 | 第42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4章 Al_(19.3)Co_(15)Cr_(15)Ni_(50.7) 高熵合金的热稳定性及热变形 | 第44-58页 |
4.1 引言 | 第44页 |
4.2 Al_(19.3)Co_(15)Cr_(15)Ni_(50.7) 合金的热稳定性 | 第44-48页 |
4.3 Al_(19.3)Co_(15)Cr_(15)Ni_(50.7) 合金的热变形行为研究 | 第48-57页 |
4.3.1 材料的热变形本构方程 | 第48-50页 |
4.3.2 Al_(19.3)合金的应力应变曲线 | 第50-52页 |
4.3.3 热变形对Al_(19.3)合金组织形貌的影响 | 第52-53页 |
4.3.4 Al_(19.3)合金的热变形峰值应力本构方程 | 第53-5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结论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研究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