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页 | 
| 绪论 | 第7-8页 | 
| 第一章 监察委员会概述 | 第8-14页 | 
| 第一节 监察委员会性质和地位的历史进程 | 第8-9页 | 
| 一、苏联模式的“大监察”时代 | 第8页 | 
| 二、中国特色的独立监察时代 | 第8-9页 | 
| 第二节 监察权的属性及配置 | 第9-11页 | 
| 一、监察委员会的职权属性 | 第9-10页 | 
| 二、监察权的配置与运行 | 第10-11页 | 
| 第三节 纪检监察合署行使职权的优势与不足 | 第11-14页 | 
| 一、资源整合 | 第12页 | 
| 二、机制衔接 | 第12页 | 
| 三、人员分配 | 第12-14页 | 
| 第二章 监察委员会处置职能的权限范围 | 第14-18页 | 
| 第一节 处置职权与监督、调查职权的运行机制 | 第14-15页 | 
| 一、三项职权的运行 | 第14页 | 
| 二、监督、调查转换至处置的情形 | 第14-15页 | 
| 三、处置职权的手段及措施 | 第15页 | 
| 第二节 处置决定的类型和文书形式 | 第15-18页 | 
| 一、处置决定的类型 | 第15-16页 | 
| 二、不同处置决定的文书形式 | 第16-18页 | 
| 第三章 监察委员会处置职权的衔接与配合 | 第18-22页 | 
| 第一节 监察委员会处置职权对检察职能的扬弃 | 第18-20页 | 
| 一、监察委员会处置权能的职权移转来源 | 第18-19页 | 
| 二、检察机关的保留职能 | 第19页 | 
| 三、监察委员会与检察机关职能的衔接 | 第19-20页 | 
| 第二节 监察委员会处置职权对行政监察部门职能的扬弃 | 第20-22页 | 
| 一、监察委员会承继的职权 | 第20-21页 | 
| 二、处置职权与行政处分、行政处罚的异同 | 第21-22页 | 
| 第四章 监察委员会“处置”职权的法律规制 | 第22-30页 | 
| 第一节 促进监察委员会在法律框架范围内行使权力 | 第22-25页 | 
| 一、纪律与法律 | 第22-23页 | 
| 二、党纪党规与法律法规在意志主体上的转变 | 第23-24页 | 
| 三、法律法规对监察权力的规制意义 | 第24-25页 | 
|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关于监察委员会的规定 | 第25页 | 
| 一、《宪法修正案》确认了监察委员会及其职权 | 第25页 | 
| 二、《宪法修正案》授权监察委员会依据法律行使职权 | 第25页 | 
|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关于“处置”职权的规定 | 第25-27页 | 
| 一、《监察法》关于处置职权的具体规定 | 第25-26页 | 
| 二、《监察法》关于处置职权规定的优势与不足 | 第26-27页 | 
| 第四节 监察委员会处置职权的立法注意事项 | 第27-28页 | 
| 一、处置职权界限明晰化 | 第27页 | 
| 二、监督、调查与处置职权衔接确定化 | 第27页 | 
| 三、处置职权行使程序规范化 | 第27-28页 | 
| 四、处置决定及处置文书类型化 | 第28页 | 
| 第五节 对监察委员会处置职权的救济措施 | 第28-30页 | 
| 结语 | 第30-32页 | 
| 参考文献 | 第32-34页 | 
| 致谢 | 第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