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3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4-19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4-16页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6-18页 |
1.2.3 总体评价 | 第18-19页 |
1.3 研究的基本方法与分析框架 | 第19-21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1.3.2 基本框架 | 第20-21页 |
1.4 论文的创新、不足与主要观点 | 第21-23页 |
1.4.1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21页 |
1.4.2 论文的不足之处 | 第21页 |
1.4.3 主要观点 | 第21-23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23-33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3-29页 |
2.1.1 财政分权 | 第23-26页 |
2.1.2 地方政府支出结构 | 第26-29页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9-32页 |
2.2.1 财政分权理论 | 第29-31页 |
2.2.2 公共选择理论 | 第31页 |
2.2.3 委托代理理论 | 第31页 |
2.2.4 财政支出结构理论 | 第31-32页 |
小结 | 第32-33页 |
第3章 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公共支出结构影响的一般理论分析 | 第33-42页 |
3.1 财政分权的极端情况对地方政府公共支出结构的影响 | 第33-35页 |
3.1.1 事权财权均极端对地方政府公共支出结构的影响 | 第33-35页 |
3.1.2 事权财权其中一方极端的情况对地方政府公共支出结构的影响 | 第35页 |
3.2 财政分权的一般情况对地方政府公共支出结构的影响 | 第35-40页 |
3.2.1 分权主体对地方政府公共支出结构的影响 | 第35-36页 |
3.2.2 授权方向的选择对地方政府公共支出结构的影响 | 第36-37页 |
3.2.3 被分权对象的不同划分对地方政府公共支出结构的影响 | 第37-40页 |
小结 | 第40-42页 |
第4章 中国财政分权模式影响地方政府支出结构的理论分析 | 第42-52页 |
4.1 中国财政分权的模式及特征 | 第42-46页 |
4.1.1 中国财政分权的模式 | 第42-43页 |
4.1.2 中国财政分权的特征 | 第43-46页 |
4.2 中国财政分权影响地方政府支出结构的作用机理 | 第46-50页 |
4.2.1 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影响地方政府支出结构的作用机理 | 第46-47页 |
4.2.2 财力划分影响地方政府支出结构的作用机理 | 第47-48页 |
4.2.3 转移支付方式影响地方政府支出结构的作用机理 | 第48-49页 |
4.2.4 地方政府间竞争影响地方政府支出结构的作用机理 | 第49-50页 |
小结 | 第50-52页 |
第5章 中国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支出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52-65页 |
5.1 地方政府满足公共需求的合理财政支出估计 | 第52-57页 |
5.1.1 估计模型和方法 | 第52-53页 |
5.1.2 估计数据 | 第53-54页 |
5.1.3 估计结果 | 第54-57页 |
5.2 中国财政分权下公共产品的供求偏差估计 | 第57-58页 |
5.3 财政分权影响地方公共产品供求偏差的回归分析 | 第58-64页 |
5.3.1 相关概念与研究对象的界定 | 第58-59页 |
5.3.2 模型的构建、数据来源与估计方法 | 第59-60页 |
5.3.3 实证结果分析 | 第60-64页 |
小结 | 第64-65页 |
第6章 优化地方政府支出结构下中国财政分权的完善建议 | 第65-69页 |
6.1 厘清事权划分 | 第65-66页 |
6.1.1 厘清政府与市场事权的划分 | 第65页 |
6.1.2 厘清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事权划分 | 第65-66页 |
6.2 保证地方政府足够财力 | 第66-67页 |
6.2.1 准确理解“足够”的含义 | 第66-67页 |
6.2.2 精准界定“财力”的范围 | 第67页 |
6.3 规范完善转移支付制度 | 第67-68页 |
6.3.1 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的比例 | 第67页 |
6.3.2 清理、规范专项转移支付 | 第67-68页 |
6.4 推进配套机制改革 | 第68-69页 |
6.4.1 完善地方政府官员绩效考核机制 | 第68页 |
6.4.2 完善地方政府行为监督机制 | 第68-69页 |
结论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