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脊波变换的彩色图像数字水印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7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2页 |
1.2 数字水印的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16-17页 |
第2章 数字水印技术概述 | 第17-33页 |
2.1 数字水印的概念 | 第17页 |
2.2 数字水印系统的特点 | 第17-18页 |
2.3 数字水印的分类 | 第18-19页 |
2.4 数字水印系统的基本框架 | 第19-21页 |
2.4.1 水印的生成 | 第20页 |
2.4.2 水印的嵌入 | 第20页 |
2.4.3 水印的提取和检测 | 第20-21页 |
2.5 数字水印嵌入算法 | 第21-23页 |
2.6 数字水印的攻击 | 第23-24页 |
2.7 脊波变换和SVD分解的简介 | 第24-32页 |
2.7.1 脊波变换的基本理论 | 第24-26页 |
2.7.2 连续脊波变换 | 第26-28页 |
2.7.3 离散脊波变换 | 第28页 |
2.7.4 脊波变换的实现 | 第28-30页 |
2.7.5 单尺度脊波变换 | 第30-31页 |
2.7.6 SVD奇异值分解 | 第31-32页 |
2.8 本章总结 | 第32-33页 |
第3章 基于脊波变换的多功能彩色图像水印算法 | 第33-43页 |
3.1 引言 | 第33页 |
3.2 色彩空间介绍 | 第33-34页 |
3.3 图像预处理 | 第34-35页 |
3.3.1 水印图像的处理 | 第34页 |
3.3.2 彩色图像的色彩空间变换 | 第34-35页 |
3.4 基于脊波变换的水印算法 | 第35-37页 |
3.4.1 水印的嵌入 | 第35-37页 |
3.4.2 水印的提取 | 第37页 |
3.5 实验结果分析 | 第37-41页 |
3.5.1 不可见分析 | 第37-38页 |
3.5.2 鲁棒性实验 | 第38-41页 |
3.5.3 对比实验 | 第41页 |
3.6 本章总结 | 第41-43页 |
第4章 基于脊波变换的多通道彩色图像水印算法 | 第43-52页 |
4.1 引言 | 第43页 |
4.2 彩色图像的预处理 | 第43-44页 |
4.3 相对量化 | 第44-45页 |
4.4 水印的嵌入 | 第45-47页 |
4.5 水印的提取 | 第47页 |
4.6 实验结果 | 第47-51页 |
4.6.1 不可见分析 | 第47-48页 |
4.6.2 鲁棒性实验 | 第48-50页 |
4.6.3 对比实验 | 第50-51页 |
4.7 本章总结 | 第51-52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52-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