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紫外荧光法二氧化硫检出限的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3页 |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7-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3 本文主要的工作和内容 | 第11-12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2-13页 |
第二章 大气中二氧化硫浓度检测原理与方法 | 第13-21页 |
2.1 二氧化硫检测主要方法 | 第13-16页 |
2.1.1 分光光度法 | 第13-14页 |
2.1.2 光谱吸收法 | 第14-15页 |
2.1.3 火焰光度法 | 第15页 |
2.1.4 电导法 | 第15-16页 |
2.2 紫外荧光法检测原理 | 第16-20页 |
2.2.1 荧光的产生机制与测量原理 | 第16-17页 |
2.2.2 荧光分析法理论基础 | 第17-18页 |
2.2.3 紫外荧光法检测二氧化硫的原理 | 第18-20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三章 实验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第21-31页 |
3.1 激发光源的产生 | 第21-24页 |
3.1.1 光源的选择 | 第21-23页 |
3.1.2 光源的驱动电路 | 第23-24页 |
3.2 滤光方法的选择 | 第24-25页 |
3.2.1 单色仪 | 第24-25页 |
3.2.2 滤光片 | 第25页 |
3.3 荧光反应室的结构分析 | 第25-26页 |
3.4 光电探测器的选择 | 第26-28页 |
3.5 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 第28-30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四章 光电探测系统设计 | 第31-48页 |
4.1 光电信号检测硬件部分 | 第31-43页 |
4.1.1 前置放大电路 | 第31-32页 |
4.1.2 滤波电路 | 第32-34页 |
4.1.3 锁相放大器 | 第34-36页 |
4.1.4 末级放大电路 | 第36-37页 |
4.1.5 模拟信号采集与显示 | 第37-43页 |
4.2 A/D转换及其程序设计 | 第43-47页 |
4.2.1 数模转换 | 第43-44页 |
4.2.2 AD采集程序设计 | 第44-47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五章 大气二氧化硫浓度检测分析 | 第48-54页 |
5.1 系统气路结构与测量过程 | 第48-51页 |
5.1.1 系统气路结构 | 第48-49页 |
5.1.2 测量过程与结果分析 | 第49-51页 |
5.2 气体流量与测量灵敏度的关系 | 第51-52页 |
5.3 气体流量的大小对测量误差的影响 | 第52-53页 |
5.4 系统结构改进措施分析 | 第53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4-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发表论文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