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财政法论文--经济法论文--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法令论文--企业法、公司法论文

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制度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9-15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9-11页
        1.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0-11页
    1.2 文献综述第11-13页
        1.2.1 国外文献综述第11-12页
        1.2.2 国内文献综述第12页
        1.2.3 相关研究评价第12-13页
    1.3 研究方法与思路第13-15页
        1.3.1 研究方法第13页
        1.3.2 研究思路第13-15页
2 董事会秘书制度概述第15-22页
    2.1 董事会秘书制度的发展与引入第15-17页
        2.1.1 董事会秘书制度的起源和发展第15-16页
        2.1.2 我国对董事会秘书制度的引入第16-17页
    2.2 董事会秘书制度的主要内容第17-19页
        2.2.1 法律地位第17页
        2.2.2 任职资格与任免第17-18页
        2.2.3 具体职权第18-19页
        2.2.4 义务及法律责任第19页
    2.3 董事会秘书制度的价值第19-22页
        2.3.1 安全价值第19-20页
        2.3.2 效率价值第20-22页
3 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制度的法律规制现状第22-27页
    3.1 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的法律地位第22-23页
        3.1.1 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设立的法定性第22页
        3.1.2 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高管地位的确立第22页
        3.1.3 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隶属于公司董事会第22-23页
    3.2 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的任职资格与任免第23-24页
        3.2.1 任职资格第23页
        3.2.2 任免方式及程序第23-24页
    3.3 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管理公司事务的具体职权第24-26页
        3.3.1 信息披露第24-25页
        3.3.2 监督与规范第25页
        3.3.3 沟通与辅助第25-26页
    3.4 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的义务与法律责任第26-27页
        3.4.1 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的义务第26页
        3.4.2 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的法律责任第26-27页
4 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制度存在的问题分析第27-36页
    4.1 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立法的不健全第27-28页
        4.1.1 公司法的规定过于笼统第28页
        4.1.2 部门规章中的规定分散且层级较低第28页
    4.2 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制度内在自身的缺陷第28-36页
        4.2.1 地位不独立第28-30页
        4.2.2 信息披露履职缺位第30-33页
        4.2.3 监督权不易发挥第33-36页
5 完善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制度的构想第36-45页
    5.1 完善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制度的立法措施第36-37页
        5.1.1 调整立法价值取向第36-37页
        5.1.2 规范立法层级第37页
    5.2 完善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制度的具体措施第37-45页
        5.2.1 保障董事会秘书在公司治理中的独立性第37-40页
        5.2.2 提升董事会秘书信息披露质量第40-41页
        5.2.3 保证董事会秘书的权责平衡第41-45页
结论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4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48-49页
致谢第49-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灰霾污染天气溶胶光学特性与跨省传输的遥感探测
下一篇:淹-排水条件土壤中磷的迁移转化实验与模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