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8-15页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1.2.1 大数据的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2.2 个人信息的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3 信息伦理的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第13-15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3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2 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基本内容解析 | 第15-20页 |
2.1 个人信息界定及分类 | 第15-16页 |
2.1.1 个人信息的界定 | 第15页 |
2.1.2 个人信息的分类 | 第15-16页 |
2.2 个人信息的特征 | 第16-20页 |
2.2.1 主体特征 | 第16-17页 |
2.2.2 信息数据关联特征 | 第17页 |
2.2.3 应用价值特征 | 第17-20页 |
3 大数据中个人信息伦理的困境 | 第20-29页 |
3.1 个人信息伦理的内涵及特征 | 第20-21页 |
3.2 信息采集中的伦理问题 | 第21-22页 |
3.2.1 信息采集不完整 | 第21页 |
3.2.2 信息的侵权性采集 | 第21-22页 |
3.3 信息加工中的伦理问题 | 第22-24页 |
3.3.1 信息的准确性问题 | 第22-23页 |
3.3.2 个人信息所有权的归属问题 | 第23-24页 |
3.4 信息传播中的伦理问题 | 第24-25页 |
3.4.1 信息的访问权问题 | 第24-25页 |
3.4.2 信息欺诈问题 | 第25页 |
3.5 信息使用中的伦理问题 | 第25-27页 |
3.5.1 数字鸿沟问题 | 第26页 |
3.5.2 信息侵权使用 | 第26-27页 |
3.6 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伦理的现实困境 | 第27-29页 |
3.6.1 优化服务与信息保护的矛盾 | 第27-28页 |
3.6.2 公共利益与个人信息的冲突 | 第28-29页 |
4 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伦理问题的成因 | 第29-33页 |
4.1 信息异化是个人信息伦理问题产生的主观根源 | 第29-30页 |
4.2 大数据技术是个人信息伦理问题产生的客观原因 | 第30-31页 |
4.3 制度缺位是个人信息伦理问题产生的社会背景 | 第31-33页 |
5 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伦理问题的应对策略 | 第33-39页 |
5.1 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伦理问题的应对原则 | 第33-34页 |
5.1.1 人本原则 | 第33-34页 |
5.1.2 尊重原则 | 第34页 |
5.1.3 无害原则 | 第34页 |
5.2 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的对策 | 第34-39页 |
5.2.1 个人方面 | 第35页 |
5.2.2 企业方面 | 第35-36页 |
5.2.3 社会大众方面 | 第36页 |
5.2.4 政府方面 | 第36-39页 |
结论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42-43页 |
致谢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