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8-17页 |
1.1 抗体概述 | 第8-12页 |
1.1.1 单克隆抗体技术特点 | 第8页 |
1.1.2 单克隆抗体的研究进展 | 第8-10页 |
1.1.3 MAb在狂犬病防控中的应用 | 第10-12页 |
1.2 血脑屏障的基本功能与介绍 | 第12-13页 |
1.3 纳米载体概述 | 第13-17页 |
1.3.1 纳米材料简介 | 第13页 |
1.3.2 磁性纳米微粒的简介 | 第13页 |
1.3.3 磁性纳米微粒的性质 | 第13-14页 |
1.3.4 磁性纳米微粒的应用 | 第14-17页 |
第二章 金磁纳米微粒的制备与检测 | 第17-23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17-18页 |
2.1.1 实验药品 | 第17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17-18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18-20页 |
2.2.1 Fe_3O_4纳米微粒的制备 | 第18页 |
2.2.2 金纳米微粒的合成 | 第18-19页 |
2.2.3 核壳型金磁纳米微粒的制备 | 第19-20页 |
2.2.4 隧道电子显微镜检测 | 第20页 |
2.2.5 Fe_3O_4纳米微粒与金磁纳米微粒的磁化强度检测 | 第20页 |
2.3 实验结果 | 第20-22页 |
2.3.1 形态与外观 | 第20-21页 |
2.3.2 隧道电子显微镜分析 | 第21页 |
2.3.3 磁化学分析 | 第21-22页 |
2.4 讨论 | 第22页 |
2.5 小结 | 第22-23页 |
第三章 狂犬病病毒单克隆抗体与金磁纳米微粒结合的检测 | 第23-28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23-24页 |
3.1.1 实验药品 | 第23页 |
3.1.2 实验仪器 | 第23-24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24-25页 |
3.2.1 SDS-PAGE | 第24-25页 |
3.2.2 考马斯亮蓝染色 | 第25页 |
3.2.3 狂犬病单克隆抗体与金磁纳米微粒偶联 | 第25页 |
3.2.4 隧道电子显微镜检测 | 第25页 |
3.3 实验结果 | 第25-26页 |
3.3.1 狂犬病病毒单克隆抗体SDS-PAGE结果 | 第25-26页 |
3.3.2 狂犬病病毒单克隆抗体与金磁纳米复合物的电子显微镜检测 | 第26页 |
3.4 讨论 | 第26-27页 |
3.5 小结 | 第27-28页 |
第四章 金磁纳米微粒负载狂犬病病毒单克隆抗体到达大鼠海马区的检测 | 第28-44页 |
4.1 实验材料 | 第28-30页 |
4.1.1 实验动物 | 第28页 |
4.1.2 实验药品 | 第28页 |
4.1.3 实验仪器 | 第28-29页 |
4.1.4 实验试剂 | 第29-30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30-34页 |
4.2.1 颈动脉注射给药与喷鼻给药 | 第30-31页 |
4.2.2 免疫组织化学实验 | 第31-32页 |
4.2.3 WesternBlot实验 | 第32-34页 |
4.2.4 鼠大脑的DTI成像 | 第34页 |
4.3 实验结果 | 第34-42页 |
4.3.1 鼠大脑免疫组化结果 | 第34-36页 |
4.3.2 WesternBlot分析结果 | 第36-39页 |
4.3.3 DTI成像结果 | 第39-42页 |
4.4 讨论 | 第42页 |
4.5 小结 | 第42-44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作者简介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