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3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二)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页 |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第1章 个人信息基础理论 | 第13-20页 |
1.1 个人信息的定义 | 第13-14页 |
1.2 个人信息与相关概念辨析 | 第14-15页 |
1.3 个人信息的法律特征 | 第15-17页 |
1.4 个人信息权的法律性质 | 第17-20页 |
第2章 大数据环境下的个人信息危机 | 第20-27页 |
2.1 个人信息的不当采集 | 第20-23页 |
2.1.1 信息不当采集的形式 | 第20-21页 |
2.1.2 个人信息的不当采集的理由 | 第21-23页 |
2.2 个人信息的不当存储 | 第23-24页 |
2.2.1 个人信息的不当存储的表现形式 | 第23-24页 |
2.2.2 个人信息不当存储的理由 | 第24页 |
2.3 个人信息的不当使用 | 第24-25页 |
2.3.1 个人信息被不当使用的表现形式 | 第24-25页 |
2.3.2 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被不当使用的理由 | 第25页 |
2.4 个人信息被侵害后维权困难 | 第25-27页 |
第3章 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与司法窘境 | 第27-30页 |
3.1 我国立法窘境 | 第27-28页 |
3.2 我国司法窘境 | 第28-30页 |
第4章 完善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建议 | 第30-39页 |
4.1 个人信息保护的路径选择 | 第30-34页 |
4.1.1 采取统一立法模式 | 第30-31页 |
4.1.2 个人信息保护法具体内容的设计 | 第31-32页 |
4.1.3 大数据背景下信息收集主体的义务 | 第32-34页 |
4.2 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配套措施 | 第34-39页 |
4.2.1 完善《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六条与举证原则的运用 | 第34-35页 |
4.2.2 优化个人信息保护的司法救济 | 第35-36页 |
4.2.3 建立个人信息市场的行业监管 | 第36-39页 |
结语 | 第39-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