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课题来源 | 第6-7页 |
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英文缩写词表 | 第14-15页 |
文献综述 | 第15-20页 |
1.禽致病性大肠杆菌及其毒力因子概述 | 第15-16页 |
2.OmpT外膜蛋白酶的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3.病原菌与小肠相互作用的研究 | 第17-18页 |
4.RNA-Seq技术的应用 | 第18-19页 |
5.本课题研究目的意义 | 第19-20页 |
引言 | 第20-21页 |
主要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2-32页 |
1.1 试验材料 | 第22-23页 |
1.1.1 试验菌株、质粒及细胞 | 第22页 |
1.1.2 试验动物 | 第22页 |
1.1.3 主要试剂及试剂盒 | 第22页 |
1.1.4 主要培养基及试剂的配制 | 第22-23页 |
1.1.5 仪器设备 | 第23页 |
1.2 试验方法与步骤 | 第23-32页 |
1.2.1 目的菌株AE17中ompT基因的检测 | 第23-24页 |
1.2.2 AE17缺失株ΔompT的构建 | 第24-26页 |
1.2.3 回复株ΔompT-comp的构建 | 第26-27页 |
1.2.4 AE17、ΔompT和ΔompT-comp的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分析 | 第27-28页 |
1.2.5 基于RNA-Seq技术筛选ompT缺失株差异表达基因 | 第28-30页 |
1.2.6 ompT缺失株感染雏鸡小肠炎症相关基因mRNA的转录水平测定 | 第30-32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2-45页 |
2.1 ompT缺失株及回复株的鉴定 | 第32-34页 |
2.1.1 导入pkD46质粒的菌株鉴定 | 第32页 |
2.1.2 导入ompT-pKD3片段的菌株鉴定 | 第32页 |
2.1.3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ompT缺失株的构建 | 第32-34页 |
2.1.4 ompT回复株的鉴定 | 第34页 |
2.2 ompT缺失株和回复株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分析 | 第34-38页 |
2.2.1 生长曲线的测定结果 | 第34-35页 |
2.2.2 运动性测定结果 | 第35页 |
2.2.3 环境耐受试验结果 | 第35-36页 |
2.2.4 药敏试验结果 | 第36-37页 |
2.2.5 鸡巨噬细胞吞噬试验结果 | 第37页 |
2.2.6 细菌半数致死量(LD50)的测定 | 第37-38页 |
2.2.7 组织载菌量试验 | 第38页 |
2.2.8 APEC感染雏鸡空肠组织病理切片观察 | 第38页 |
2.3 RNA-Seq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38-43页 |
2.3.1 RNA-Seq数据预处理结果 | 第38-40页 |
2.3.2 AE17菌株与ΔompT菌株基因组比对结果 | 第40页 |
2.3.3 AE17菌株与ΔompT菌株差异基因筛选 | 第40页 |
2.3.4 AE17菌株与ΔompT菌株差异表达基因的GO功能分类 | 第40-42页 |
2.3.5 AE17与ΔompT菌株差异基因的KEGG信号通路功能分类 | 第42页 |
2.3.6 RT-PCR验证差异基因 | 第42-43页 |
2.4 AE17与ΔompT感染雏鸡空肠炎症相关基因转录水平的检测 | 第43-45页 |
2.4.1 空肠中PTGDSmRNA转录水平的检测 | 第43-44页 |
2.4.2 空肠中MMEmRNA转录水平的检测 | 第44-45页 |
3 讨论 | 第45-49页 |
3.1 ompT基因缺失株、回复株的构建及其对生物学和致病性的影响 | 第45-46页 |
3.2 运用RNA-Seq筛选ompT基因缺失株差异表达基因 | 第46-47页 |
3.3 AE17及其ompT基因缺失株对雏鸡空肠炎症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47-49页 |
4 结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7页 |
作者简介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