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乌断裂带构造演化及其对沉积发育模式的控制作用
|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7-13页 |
| 1.1 论文题目来源 | 第7页 |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7-8页 |
| 1.3 研究现状 | 第8-9页 |
| 1.4 研究内容 | 第9-10页 |
| 1.4.1 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 | 第9页 |
| 1.4.2 克乌断裂系统几何学研究 | 第9页 |
| 1.4.3 克乌断裂系统运动学研究 | 第9页 |
| 1.4.4 克乌断裂系统动力学研究 | 第9页 |
| 1.4.5 断裂带对沉积的控制作用 | 第9-10页 |
| 1.5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第10-11页 |
| 1.5.1 研究思路 | 第10页 |
| 1.5.2 技术路线 | 第10-11页 |
| 1.6 主要工作量 | 第11-13页 |
|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3-21页 |
| 2.1 研究区地理位置 | 第13-14页 |
| 2.2 研究区地质概况 | 第14-21页 |
| 2.2.1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4-15页 |
| 2.2.2 大地构造演化 | 第15-17页 |
| 2.2.3 沉积充填序列 | 第17-21页 |
| 第3章 克乌断裂带几何学特征 | 第21-45页 |
| 3.1 克乌断裂带分段特征 | 第21-28页 |
| 3.1.1 克乌断裂带构造样式 | 第21-23页 |
| 3.1.2 断裂分级及特征 | 第23-28页 |
| 3.2 克乌断裂带剖面变形特征 | 第28-33页 |
| 3.3 克乌断裂带平面变形特征 | 第33-45页 |
| 第4章 克乌断裂带运动学特征 | 第45-52页 |
| 4.1 不整合界面分布 | 第45-47页 |
| 4.2 构造期次划分 | 第47-48页 |
| 4.3 构造演化期次划分依据 | 第48页 |
| 4.4 构造演化剖面分析 | 第48-52页 |
| 第5章 克乌断裂带动力学研究 | 第52-67页 |
| 5.1 构造成因机制 | 第52-55页 |
| 5.1.1 应力场分析 | 第52-53页 |
| 5.1.2 成因机制分析 | 第53-55页 |
| 5.2 物理模拟实验 | 第55-60页 |
| 5.2.1 实验模型设计 | 第57-58页 |
| 5.2.2 实验模拟过程 | 第58-60页 |
| 5.3 实验结果讨论 | 第60-67页 |
| 第6章 断裂带对沉积的控制作用 | 第67-85页 |
| 6.1 沉积相标志 | 第67-70页 |
| 6.1.1 颜色标志 | 第67页 |
| 6.1.2 岩性标志 | 第67-69页 |
| 6.1.3 沉积构造特征 | 第69-70页 |
| 6.2 沉积相类型及特征 | 第70-77页 |
| 6.2.1 沉积相类型 | 第70-71页 |
| 6.2.2 沉积相特征 | 第71-77页 |
| 6.3 断层对沉积的控制作用 | 第77-85页 |
| 第7章 结论与认识 | 第85-87页 |
| 参考文献 | 第87-92页 |
| 致谢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