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共沉淀法处理含钒废水的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0-23页
    1.1 钒的简介第10-12页
        1.1.1 钒的物理性质第10页
        1.1.2 钒的化学性质第10-12页
    1.2 钒的用途第12-13页
    1.3 钒的生物效应及危害第13-14页
        1.3.1 钒的生物效应第13-14页
        1.3.2 钒的危害第14页
    1.4 钒污水排放标准第14-15页
    1.5 国内含钒工业废水处理现状第15-16页
    1.6 含钒废水处理技术发展趋势第16页
    1.7 含钒废水的处理技术第16-18页
        1.7.1 沉淀法第16-17页
        1.7.2 溶剂萃取法第17页
        1.7.3 离子交换法第17页
        1.7.4 电解法第17-18页
        1.7.5 吸附法第18页
        1.7.6 生物法第18页
    1.8 共沉淀法除钒第18-19页
        1.8.1 沉淀法除钒的研究现状第18页
        1.8.2 共沉淀除钒机理第18-19页
    1.9 课题意义及研究内容第19-23页
        1.9.1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9页
        1.9.2 研究内容第19-20页
        1.9.3 技术路线第20-22页
        1.9.4 本实验的特点与创新之处第22-23页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测定方法第23-28页
    2.1 实验仪器和试剂第23-24页
        2.1.1 实验试剂第23页
        2.1.2 实验仪器第23-24页
    2.2 测试方法第24-28页
        2.2.1 钒含量的测定方法第24-25页
        2.2.2 铁含量的测定方法第25-27页
        2.2.3 固态表征分析方法第27-28页
第三章 共沉淀法处理含钒废水第28-46页
    3.1 实验试剂与仪器第28页
    3.2 实验方法第28-29页
        3.2.1 从酸到碱中和方式形成共沉淀第28页
        3.2.2 固定pH值中和方式形成共沉淀第28-29页
        3.2.3 固相表征第29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29-43页
        3.3.1 钒初始浓度的影响第29-30页
        3.3.2 铁钒摩尔比的影响第30-31页
        3.3.3 钒残余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及使用不同碱的影响第31-36页
        3.3.4 两种中和方式的对比第36-37页
        3.3.5 反应体系pH值的影响第37-40页
        3.3.6 干扰离子的影响第40-41页
        3.3.7 固相中铁钒物质的量比例第41-42页
        3.3.8 固相表征第42-43页
    3.4 本章小结第43-46页
第四章 水铁矿吸附法处理含钒废水第46-52页
    4.1 实验试剂与仪器第46页
    4.2 实验方法第46-47页
        4.2.1 水铁矿的制备第46页
        4.2.2 固定pH条件下水铁矿吸附钒第46页
        4.2.3 改变pH条件下水铁矿脱附钒第46-47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47-50页
        4.3.1 水铁矿吸附钒离子残余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第47页
        4.3.2 水铁矿脱附钒离子残余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第47-48页
        4.3.3 水铁矿吸附钒、脱附钒离子残余浓度的对比第48-49页
        4.3.4 水铁矿吸附钒、脱附钒离子的 FT-IR 固相表征第49-50页
        4.3.5 吸附与共沉淀的钒残余浓度对比第50页
    4.4 本章小结第50-52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52-54页
    5.1 结论第52页
    5.2 展望第52-54页
参考文献第54-59页
致谢第59-60页
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甲基-β-环糊精强化微生物降解芘和苯并[a]芘的研究
下一篇:藏族瑞兽纹样在旅游文创产品中的创新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