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8-14页 |
1.1 岩羊的生物学特征 | 第8-12页 |
1.1.1 形态特征及地理分布 | 第8-9页 |
1.1.2 岩羊的种群数量 | 第9页 |
1.1.3 岩羊的食性 | 第9-10页 |
1.1.4 岩羊的家域 | 第10页 |
1.1.5 岩羊的生境选择 | 第10-11页 |
1.1.6 岩羊的集群行为 | 第11页 |
1.1.7 岩羊面临的威胁 | 第11-12页 |
1.2 发情期行为与社群状态关系机制及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1 通讯行为 | 第12页 |
1.2.2 发情行为与社群状态关系 | 第12-13页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3-14页 |
2 研究地区概况 | 第14-17页 |
2.1 地理位置与范围 | 第14-15页 |
2.2 地形地貌特征 | 第15页 |
2.3 气候特征 | 第15页 |
2.4 土壤特征 | 第15页 |
2.5 植被分布 | 第15-16页 |
2.6 野生动植物资源 | 第16-17页 |
3 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3.1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3.2 岩羊发情行为定义 | 第17-18页 |
3.3 数据整理与分析 | 第18-19页 |
3.3.1 岩羊叫声 | 第18页 |
3.3.2 雄性岩羊发情行为 | 第18-19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19-26页 |
4.1 岩羊发情期通讯行为 | 第19-23页 |
4.1.1 视觉通讯 | 第19-20页 |
4.1.2 触觉通讯 | 第20页 |
4.1.3 化学通讯 | 第20页 |
4.1.4 听觉通讯 | 第20-23页 |
4.2 岩羊发情行为与其社群状态关系 | 第23-26页 |
4.2.1 岩羊的繁殖高峰期 | 第24-25页 |
4.2.2 繁殖期雄性岩羊社群环境的变化与繁殖高峰期的关系 | 第25-26页 |
5 讨论 | 第26-29页 |
5.1 岩羊发情期通讯行为 | 第26-27页 |
5.2 岩羊发情行为与其社群状态关系 | 第27-29页 |
结论 | 第29-30页 |
参考文献 | 第30-35页 |
附录 | 第35-3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39-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